也就是說,巴西和東非相比至少落後三十年,然而,賬肯定不能這麼算,畢竟東非透過幾輪世界經濟危機的重大機遇,兩個五年計劃,以及這次一戰實現了彎道超車,這個過程卻足夠其他按照正常速度發展的國家走上上百年時間了。
如今東非看待巴西就是工業強國看待落後農業國的標準,雖然巴西的工業規模和其他殖民地或者落後國家相比還不錯,但只能是矮子裡面拔將軍。
就拿巴西的工業來說,大部分都是輕工業,重工業大部分都是採礦業,而且巴西經濟主要被外國資本控制,所以巴西工業命脈並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羅德斯說道:“如果佩雷拉先生到過東非的其他城市,就會明白我所言非虛,在東非汽車的普及率十分驚人,只要是城市,基本上都能見到這種車流如織的景象。”
“我們東非城市中,達累斯薩拉姆市的經濟雖然排在第一位,但是其他城市和達累斯薩拉姆市差距並不大,諸如沿海的羅安達,卡賓達,貝拉,新漢堡港市等等,內陸的新法蘭克福,姆貝亞,卡拉雷還有我們首都等等,都是人口超過五十萬的大城市。”
東非人口超過百萬的只有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市,而且都只有一百多萬,這和倫敦,紐約,巴黎等大城市相差甚遠,但是東非人口過五十萬的大城市卻多的離譜,估計能排在世界第一位。
而這種規模較大的中等規模的城市,也是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市人口不如其他列強頭部城市人口增長速度的主要原因。
東非經濟呈現滿天星格局分佈,不管沿海還是內陸,經濟都相對均衡,所以東非人口自然也不需要一股腦的往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擁擠。
這一點巴西反而就是反面素材,巴西人口大部分都集中在里約熱內盧等幾個少數沿海城市。
對於羅德斯的話,佩雷拉沒有絲毫懷疑,他說道:“確實如此,我們這次參會人員主要透過兩種途徑到達達累斯薩拉姆市。”
“一個是像我這樣,直接透過海路乘坐輪船,一個則是透過卡賓達和羅安達的鐵路,我們已經有不少企業前幾天就抵達達累斯薩拉姆市了。”
巴西這次參加展會的企業不少,他們會根據自己的產品特性,選擇不同路徑,如果不著急的自然是選擇海運,有時間要求的則透過東非的鐵路,還有一些企業是順路。
畢竟和東非打交道的巴西企業很多,他們絕大部分在東非西海岸開展業務,所以到東海岸來,不如直接派自己人從西海岸駐地帶著產品抵達達累斯薩拉姆市參展。
佩雷拉接著說道:“這一路下來,我們離開南美后,直接從好望角穿過,分別在馬普托和貝拉兩個城市停留過一段時間。”
“其他諸如新漢堡港市,特拉瓦約,彭巴,欣代等等城市的發展都讓我們歎為觀止,曾經我以為開普敦就已經是南非地區城市發展的天花板了,直到來了東非後,才發現開普敦在東非城市中恐怕都排不上號。”
開普敦也就是英國南非殖民地的首府,而要論南部非洲城市的出名度,恐怕很多東非城市都比不上開普敦,畢竟靠著好望角這個交通要道,開普敦早在幾百年前就十分出名了。
而東非很多城市連幾年歷史都沒有,加上長期閉關鎖國政策,東非內陸不少發達城市的知名度更是低的可憐。
對於佩雷拉的稱讚,羅德斯開玩笑道:“開普敦這些年發展的其實還算不錯,畢竟開普敦曾經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大城市。”
而現在開普敦這個曾經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大城市,卻事實上被東非眾多城市超越,自然說明東非發展的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