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偶然中文> 第一百六十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六十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 (1 / 2)

當然,德國虧損那是政府投入,和開發喀麥隆本地的殖民團體實際上沒有太大關係,而且早期殖民虧損也是正常情況,往前數年,黑興根財團照樣要往東非輸入資金,從而滯緩了本身的發展,要不然也不至於在德國大量市場份額被德國電氣總公司吞併,淪落到第三的位置。

而且喀麥隆雖然氣候和東非類似,但是熱帶草原區域位於內陸,沿海反而是不適宜開發的熱帶雨林氣候,這和東非大為不同,東非龍興之地也就是坦噶尼喀即便沿海也是熱帶草原氣候,是適宜人類居住的區域。

這一點在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就能得到很好的體現,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處在熱帶草原和熱帶沙漠過渡地帶,也就是前世地理上非洲赫赫有名“薩赫勒地帶”。

薩赫勒地帶放在古代也是適宜文明發展的區域,就比如非洲黑人的迦納帝國,桑海帝國,馬裡帝國都是在該區域孕育,在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實際上也有不少文明遺蹟。

錫格馬林根也就是缺乏一個天然出海口,要不然條件實際比喀麥隆強上不少。

對於熱帶雨林城市的開發,實際上相當困難,這一點東非深有體會,東非典型的熱帶雨林城市實際上只有金沙薩和卡賓達,但是兩地人口(非黑人)都沒有過萬。

黑森省和省會基桑市(基桑加尼)雖然處在剛果盆地,但屬於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的過渡地帶,東部山地和南部高原區域實際上非常宜居,如果不宜居的話,前世基桑加尼也不可能短暫成為過剛果金的首都,成為人口接近七十萬的大城市。

在基桑加尼往西直到金沙薩之間幾乎沒有多少人口存在,而金沙薩成為東非城市的原因在於其地理位置重要,是剛果河上重要的交通樞紐。

前世比利時人將這裡作為扎伊爾殖民地首府,就是從兵站發展起來,從金沙薩可以直接逆流而上。

可即便二十一世紀,金沙薩發展成為人口過百萬的非洲大城市,其周邊依舊是繁茂的熱帶雨林,這一點和卡賓達類似。

所以德國開發喀麥隆的難度可想而知,實際上在德國之前,葡萄牙人,英國人,法國人都在喀麥隆進行過擴張,而德國能後來居上,佔領該區域也說明喀麥隆的價值並不算特別重要。

當然,對於德國而言,尤其是威廉二世和卡普利維新一屆政府而言,喀麥隆的地位非常突出。

首先就是兩人都支援德國的海外殖民活動,而喀麥隆是如今德國在海外最大的一塊領土。

而且喀麥隆往東就是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以及東非,這就使得喀麥隆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明眼人都知道如果能打通三國之間的聯絡通道,對於德國開發喀麥隆有著巨大的好處,畢竟德國的出海口主要在大西洋,而喀麥隆在南大西洋海域,是德國能最快達到東非的區域,唯一可惜的一點在於東非的經濟主體在中東部地區。

不過即便是這樣,東非在喀麥隆周邊的實力也不是德國能相比的,東非的北方鐵路直達西部城市班吉距離喀麥隆沿海只有一千多公里距離。

實際上除開班吉這個東阿贊德省省會外,東非還控制著沙裡河(注入查德湖的主要河流)以及阿達馬瓦山東部(沙裡河和烏班吉河支流的分水嶺)部分割槽域,所以在地理上東非其實已經和德國接壤。

只不過德國對喀麥隆的開發進度過於緩慢,就比如交通問題,無法有效連線東非和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所以德國想要開發喀麥隆和東非以及錫格馬林根的合作必不可少,能夠極大加速這一程序,相對於兩國,德國在非洲的主體人口太少。

當然,德國自然也想過從遠東帝國引入人口從而達到開發喀麥隆的情況,但是德國畢竟不是錫格馬林根,錫格馬林根對於查德地區的開發,實際上完全複製了東非模式,以東非為藍本。

反過來說,實際上東非對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的扶持,是有捆綁條件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