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到目前為止,貝拉人口也才七千多人,所以受災人群不可能太多,反而是之前半年的建設可能經受不住考驗,這就增加了貝拉建設難度,尤其是在哈貝鐵路即將建設的檔口。
半個小時後,終於風停雨靜,市政府和政府機關人員開始出動,不過他們顯然缺乏對臺風的正確認知。
不到一個小時,颱風再次來襲,打了大家一個措手不及,人員尚未安置完畢,又迎來了新的的風暴。
這使得貝拉市因颱風傷亡人數從四人上升到十二人,反倒是港區的老水手對臺風有所經歷,使得港區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約翰德爾號旁的碼頭房屋裡,船長約翰德爾向眾人解釋道:“颱風實際上就是一個大圓圈,但是這個圓圈的中心位置是空心的,我們稱之為颱風眼,在臺風眼的位置一般都是風平浪靜的,但是颱風眼一過,颱風還會繼續。”
他拿著一個碗向大家示範到:“碗壁實際才是颱風真正有威力的地方,至於中心因為特殊原因實際上是空的,但颱風是轉動的,所以等另一邊的碗壁過去後颱風才會真正結束。”
“我曾經在東南亞就遇到過颱風,那種經歷可比貝拉的颱風可怕多了,再大海上航行,總是會遇到風雲莫測的情況,知道的知識越多,才能更容易保命……”
又是一場生動的教學,可惜貝拉市初次遇到這種情況,缺乏相關經驗才造成了二次不必要損失,這也算給東非政府上了一課。
災後,傷亡和失蹤人數上升到四十三人,其中包括三名負責救援任務的政府工作人員,四名警察,摧毀屋舍兩百多處,經濟損失達到一萬三千千多萊茵盾。
好在貝拉市建設時間不長,城市規模不大,不然損失會更大,這也是近年來東非政府第一次遇到這樣威力巨大的颱風,在此前也只有葡萄牙政府才能享這個“福分”。
而貝拉市受災,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哈貝鐵路的開工狀況,至少在房屋改建方面,貝拉市要多下功夫。
當然,颱風不一定只有壞處,這次颱風實際上深入東非內陸,一直到馬塔貝萊高原,給馬塔貝萊省帶來豐富的降水,助力了馬塔貝萊省農業發展。
而莫三比克地區因為開發程度太低,反而享受不到這種福利,反而因為雨水暴漲給鐵路線勘探工作帶來一定麻煩。
四月份,哈貝鐵路建設工作終於可以開展,至於颱風的影響,也是第一次進入東非政府視線。
不過對於颱風這種“新鮮事物”,政府態度很穩定,因為相較於颱風這種自然災害,在東非根本就排不上號。
東非中央政府每年遇到的自然災害主要是乾旱和洪澇,在東非這種地域廣闊的國家,每天總有一個地方不會風調雨順,所以大家早就習慣了。
不過對於貝拉市的援助也沒有拖延,畢竟哈貝鐵路是東非政府看中的重要國家專案,包括貝拉港建設也是東非政府在1891年的主要港口建設專案之一,所以即便貝拉市不受災,東非依舊會加大在當地的投資規模。
貝拉市的區位優勢決定了這裡的發展潛力不會差,未來也是東非港口城市中重點發展的區域之一,不會因為“小小”的自然災害就停滯不前。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