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偶然中文> 第四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 (1 / 2)

“到1905年,交通方面,全國鐵路應該達到十五萬公里里程,城市軌道交通方面新建兩條達累斯薩拉姆市地鐵和城際鐵路,聯通第一鎮市和萊茵市以及索加市,擴建萊茵市地鐵網路,水泥和瀝青公路突破兩百萬公里,新建運河十二條,串聯莫三比克和中部之間的水運網路。”

遷都後,原本第一鎮市的政治地位下降,這也就意味著第一鎮市失去了原本政治產業,所以第一鎮市如果不被廢棄的話,只能同達累斯薩拉姆市合併才能持續發展,因為遷都的問題,第一鎮市本身的資源已經難以支援其繼續發展。

思維特在放大版的濱海省(原中央省)地圖,用紅筆將達累斯薩拉姆市,巴加莫約市,第一鎮市和索加市分別圈出來。

“諸位請看,地圖上東部的這四座城市,我想大家都不陌生,畢竟我們絕大多數人之前都在第一鎮市辦公。”

“現在的問題在於,以前第一鎮市能夠發展起來,靠的就是最高優先順序的政治資源,包括醫院,學校,交通,產業等等,都圍繞政治服務展開。”

“但是隨著遷都工作完成,同時意味著第一鎮市原本的城市生態無法維持,而且醫療,教育,產業資源也被拆分大部分到萊茵市重組,連第一鎮市的人口都只剩下不到五萬餘人。”

恩斯特這個時候也補充到:“雖然遷都後第一鎮市喪失了原本的地位,但是其目前依舊是濱海省的政治中心,交通樞紐之一,城市建設也相當完善,所以對於第一鎮市的安排是充分利用其優勢,保證其後續發展,目前我的想法是將第一鎮市併入達累斯薩拉姆市經濟區內,這樣有利於強強聯合。”

雖然東非首都變更了,但原中央省,現濱海省政府依舊在第一鎮市,並且在充當首都期間,第一鎮市積累了大量醫療,教育和行政資源,雖然大部分隨著遷都轉移到萊茵市,但剩下的資源在規模和質量上也是十分可觀的。

就像前世遠東帝國行政區劃變動下,某些被取消行政區的教育資源依舊會留在當地,第一鎮市也是類似情況。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第一鎮市就是這個情況,雖然遠不及達累斯薩拉姆市經濟規模大,但是在行政,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上,第一鎮市甚至比達累斯薩拉姆市要發達。

思維特接著說道:“第一鎮市可以作為達累斯薩拉姆市的衛星城,配合索加市形成東部濱海省的科技,政治,文化中心,構建大達累斯薩拉姆市經濟發展叢集,從而實現對歐美超大城市的反超。”

“以達累斯薩拉姆市,巴加莫約市,第一鎮市,索加市四座城市抱團發展,區域內城市人口超百萬,在經濟,文化,教育,醫療,交通方面也處在全國第一梯隊,而想要實現四座城市的協同發展,核心問題就是解決交通避障。”

“目前第一鎮市和索加市,達累斯薩拉姆市之間都有中央鐵路直接連線,巴加莫約市和達累斯薩拉姆市有東部沿海鐵路連線,第一鎮市和巴加莫約市之間又有運河連線,這就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的交通網路,四者間還有公路溝通,在交通領域的先天優勢明顯。”

“只不過以前這個交通網路是以第一鎮市為核心的,而今第一鎮市顯然不能承擔指導區域內經濟發展的任務。”

“同時為了釋放達累斯薩拉姆市的經濟活力,建成印度洋經濟新橋頭堡,促進東部城市的分工,提升我國產業和工業升級,所以叢集發展是必然選項。”

“在這個基礎上,對當地交通進行進一步改善,實現四城協同發展的方案也就提上日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