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偶然中文> 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三十二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 (1 / 2)

南非戰爭之後,葡萄牙的戰爭賠款,實際上由東非轉接到英國人手裡,所以英國對葡萄牙經濟實現了全方位的控制,加上英,葡兩國作為傳統盟友,所以葡萄牙在西非殖民地的擴張,英國人是默許的。

而且這樣還能起到緩衝英,德兩國殖民地的作用,至於法國自然不可能像前世一樣從葡萄牙手中剝奪威達殖民地。

實際上英國人也不可能讓法國這麼幹,畢竟在南非吃了大虧,英國也只能到西非和法國加劇競爭,但是法國在西非的實力明顯過於強大,所以目前法國在西非同英國的衝突實際上不小。

說到底,都是因為東非的擴張,打斷了前世各個國家的殖民腳步,根據如今東非國土來看,受害者包括英國,葡萄牙,德國,比利時和法國。

英國沒了肯亞和羅德西亞,葡萄牙失去安哥拉和莫三比克,德國沒了德屬東非和西南非洲,比利時痛失剛果盆地,法國也只拿到三分之一的馬達加斯加島。

而唯二得利的只有義大利和錫格馬林根,不過義大利之前也被恩斯特坑的很慘,丟了整個威尼斯和部分倫巴第,還有教宗國和那不勒斯也重新獨立。

“克羅斯先生,作為同鄉,今天晚上不如到十一街區聚一聚,到時候多叫些朋友,同為法國人在海外也要多守望相助。”伯利順勢提議道。

對於克羅斯所言,伯利自然也清楚,他笑著說道:“一樣,一樣,這隻能說明大家都在和東非的貿易中獲得了各自的利益,東非獲取了先進的工業裝置,我們也都賺到了錢,各取所需罷了。”

由此可見東非在世界局勢中的“攪屎棍”作用,實際上受害者還有日本和美國,都或多或少被東非坑過。

目前東非是德國重要的新原材料產地和市場,潛力巨大,而東非西海岸的海運到德國最方便,也最不容易被蘇伊士運河和直布羅陀海峽鉗制。

當然,犧牲農業是當前各個想要實現工業化國家的主流手段之一,但是歐美還能透過對外殖民掠奪和工業產品輸出來達到財富的原始積累。

而且對東非投資本身不是壞事,德國也比較看好東非對西部,尤其是安哥拉地區的開發建設,提前佈局也能加深對東非的影響。

這種城市屈指可數,所以目前大部分外國人主要分佈在達累斯薩拉姆,蒙巴薩,摩加迪沙,基斯馬尤,貝拉,新漢堡港等和西海岸的羅安達,本格拉。

當然,德國人對西海岸重視的另一個原因則在於德國的喀麥隆殖民地距離東非西海岸不遠,這樣建設喀麥隆或者是德國的其他西非殖民地,需要東非的就近支援。

至於其他國家的商人,除了葡萄牙以外,幾乎沒有多少在東非西海岸港口常住的。

實際上在東非的法國人還是比較集中的,像達累斯薩拉姆市常住的就有七百多人。

東非也不例外,只不過東非的殖民地基本上已經“本土化”,但是對本地土著的傷害是不可逆的,東非農業雖然進步很大,但是農業發展給工業提供了主要資金,同時東非也有電力,汽車,鋼鐵等產品對外輸出,所以各國工業化程序大同小異,都不是很乾淨。

所以到底是誰在交易中吃虧了呢?答案是葡萄牙人,奧蘭治人,桑給巴爾人,以及非洲的土著。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樣,法國商人才會在東非投資或者進行貿易活動,一千三百萬的國土面積和七千多萬人口的大國,隨便漏一點就夠很多商人吃的盆滿缽滿。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