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偶然中文> 第一百八十一章 莫羅戈羅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八十一章 莫羅戈羅市 (1 / 2)

關於新首都的選址,恩斯特一直舉棋不定,不過這也屬正常,遷都畢竟是重要國策,而且恩斯特比較看好的中部地區相較於東部開發比較薄弱,就目前而言,中部地區的森林覆蓋率都超過百分之七十,可想而知當地的建設情況。

當然,這個資料並非是東非統計,當前東非政府沒有這個閒工夫統計國家森林情況,在東非森林覆蓋率很高,就算索馬利亞地區往西都能找到大片森林,而今剛果盆地的林業資源更是佔到整個非洲的一半以上。

當然,因為東非的開發,而今東非的森林面積已經在極速減少,不過非洲幾千年來接近未開發的森林資源,東非就是在開發幾十,上百年恐怕都不會見底,畢竟東非本身砍伐樹木的同時也會種植和引入一些優良樹種。

這一點在東非城市內非常常見,東非城市普遍重視綠化,這一點和當前歐洲城市極為不同,所以就算達累斯薩拉姆也能見到不少公園和行道樹以及綠化帶。

同柏林等工業化高度發達的城市對比尤為明顯,柏林街道市中心寸土寸金,很少有綠植,馬路邊除了樓房屋舍,就只有孤零零的街燈。

這也使得在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待過的歐洲人,將兩座城市稱為“綠城”,實際上東非大多數城市皆以兩市作為模板,發展大同小異,只不過外國人能叫出名的東非城市只有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如果再加一個則是新漢堡港。

馬普托知名度也比較高,主要是南非戰爭時期短暫出名,但是城市建設和東非其他城市天差地別。

當然,19世紀的城市主要以工業暴力美學為主,鋼筋,水泥和混凝土在當前時代人們看來更加賞心悅目,倫敦,紐約,柏林,巴黎無不是如此,與之對比東非反而是異類。

當然,柏林的環境看起來比巴黎和倫敦好的多,因為柏林面積大,人口密度比巴黎和倫敦小的多。

就像工廠裡的黑色煙霧,恩斯特見到了會聯想到“汙染”,而在當前時代看來那是“工業化”的氣息,法國巴黎的塞納河,英國倫敦的泰晤士河流淌著的黑色河水,更是“文明時代”的象徵。

不過只要是經歷工業化的城市就避免不了這些問題,東非也只是儘量規避一些肉眼可見的問題,就像第一鎮市和索加市的空氣肉眼可見比達累斯薩拉姆乾淨,不像19世紀的現代化城市,更像是大型城鎮。

除此外,東非大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也比其他城市更加充足,主要體現在道路,公園,公共廁所,下水管網等等。

當然,這一點也僅體現在東非的幾大城市,新興城市或者經濟水平較差區域另當別論,不過隨著時間推移,未來肯定是要向著這些大城市看齊的。

……

1893年8月。

中部的具體情況如何,還是眼見為實為好,所以恩斯特決定前往中部去視察一圈。

隨著列車開動,恩斯特的視察之旅也正式開啟,沿著鐵路線往西,第一鎮市周邊區域都是恩斯特比較熟悉的場景。

這些年隨著東非國力攀升,東部區域開發也日趨完善,從第一鎮市到莫羅戈羅之間,稻田,水庫和村落比比皆是,同時可以看見較為平整的道路,如今以第一鎮市為中心的區域,主要幹線道路已經完成硬化工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