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偶然中文> 第三十九章 人員再培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九章 人員再培訓 (2 / 2)

恩斯特:“語言教師雖然距離真正的教師有一定差距,但是基礎還是不錯的,他們很多都是當初在德國上學,為了普及東非德語而中斷學業的人,所以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讓他們先在本土高等院校接受短期培訓,然後再出國留學,未來在進入東非其他領域實現再就業,這樣也能對東非的高文化人才進行一個有效補充。”

正常接受東非教育體系的人才培養週期是很漫長的,光是義務教育階段就長達十年之久,所以這些已經在東非教書多年的教師就處在很尷尬的境地。

讓他們再長時間學習,就有些為難他們了,畢竟和普通學生相比,他們年齡太大,所以只能先塞入東非的學校土裡培訓,然後再赴歐留學。

雖然有些倉促,但是他們的基礎可比日本,遠東帝國的留學生好的多,首先就是沒有語言障礙,其次在東非的教書經歷,讓他們的文學功底不錯,而且年齡越大,也意味著更容易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東非可不是把他們一腳踢開,而是給他們提供繼續學業的機會。

當然,恩斯特也不可能把這些人直接拋棄掉,語言學校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對移民進行文化輿論宣傳。

所以這些人的“思想覺悟”在東非絕對是最高的群體之一,而且語言教師很多都是孤兒出身,是黑興根王室給他們提供了早期的生活保障,還有學習機會。

本來當初按照恩斯特的想法,這些人是走德國正常學習渠道的,但是東非擴張太快,打亂了節奏,本來需要幾年培養的人才,全部變成了幾個月時間的速成型人才。

現在讓他們回爐重造,也是彌補當初的遺憾,只不過這一點需要東非政府協調,尤其是東非每年政府留學的名額是有限的,好在這幾年東非本土陸續建設了一批高等教育院校,可以先把他們塞到這些學校裡,再慢慢安排。

“往歐洲地區留學,人數終歸是有限的,這幾年德國和奧匈帝國興建的私人高等教育學校不少,我們倒是可以和他們談判,不過效果恐怕不會太理想,畢竟這些學校的教育水平參差不齊,而且收費問題也不統一,需要專業的團隊鑑別後再談判塞人,這恐怕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恩斯特:“放手去做就好了,出國留學是一個重要的人才培養模式,而歐洲的教育本來就需要鑑別,現在有一些資本家專門開設‘野雞大學’來招收落後地區的學生,如果我們東非不重視,恐怕也會上當受騙!”

說這話的時候,恩斯特是一點也不臉紅,實際上在歐洲德意志地區開設“野雞”學校最多的就是恩斯特本人。

可以說是他開了這個壞頭,順帶著整個德意志地區的教育風氣都變差了,這還是當年為了賺取日本等國家留學生學費想出的餿主意,但是卻極其成功。

那些人主要還是吃了對歐洲不瞭解的虧,加上黑興根財團主動在遠東地區投放廣告,想不上當都難。

其實這一點連東非政府都上過當,還好黑興根財團的工作人員和恩斯特上報了這件事,不然就真鬧笑話了。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