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偶然中文> 第三百六十三章 參會人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六十三章 參會人選 (2 / 2)

至於前世挪威的福利則比較吸引人,這一點是北歐國家的共性,但是建立在背靠歐洲大市場,還有人口不多的基礎上。

實際上挪威那個冰天雪地的環境,人口要是靠自然生長,根本就不可能多起來。

而19世紀的挪威,要啥沒啥,從哪個指標上來說也夠不著“強國”二字,唯一的優勢可能就是“傳統歐洲獨立國家”。

當然,刨除掉這種用來湊數的國家,德國,奧匈帝國,沙俄,英國,法國這些國家的實力還是值得尊重的。

至於美國,距離東非太遠,奧斯曼帝國則是過去割肉的那個,奧斯曼帝國這些年北非的領土,就差地方上舉旗自治了,舉旗自治都算好的,大部分都是直接脫離奧斯曼帝國獨立,亦或者被其他列強佔領。

在北非擁有強大影響力的奧斯曼帝國,這次柏林會議上肯定討不得好,畢竟柏林會議的目的是為了瓜分非洲大陸。

實際上,如果沒有東非在非洲中南部地區興起,那整個非洲都會是歐洲人盤子裡的一塊肥肉。

東非崛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這次柏林會議更加名副其實了一點,畢竟前世連一個非洲國家都沒有,這次有東非參與,東非也算小半個非洲的主人。

“這次柏林會議我們的態度,依然是主要支援德意志國家,不過我不建議太過明確的表達我們的態度,這件事上最好和奧匈帝國保持一致,因為我們兩國實際上都只是域外國家。”恩斯特說道。

奧匈帝國和前世一樣,在殖民地上並不熱情,或者說有心無力,主要還是地理位置上劣勢過於突出,而且被東非一攪和,現在奧匈帝國的形式和前世也大為不同。

就拿上一次俄土戰爭來說,上次俄土戰爭在前世是奧匈帝國和沙俄關係極速破裂的重要原因,畢竟前世奧斯曼帝國敗的太快,沙俄一路打到君士坦丁堡,這就引起了奧匈帝國的恐慌,生怕俄國獨吞巴爾幹半島的利益。

而這一世,先不說吞併了義大利部分領土的奧匈帝國,本身對自己實力更加自信,俄土戰爭在世界各國的幫襯下,沙俄打的並不算太好,最後變成了僵持戰,所以讓奧匈帝國更加穩坐釣魚臺。

理智下的奧匈帝國自然不會像前世那樣,做出過激反應而激怒沙俄,導致三皇同盟的解體。

當然,現在奧匈帝國和沙俄的關係也說不上太好,在俄土戰爭中,奧匈帝國還是搞了些小動作的,就比如波斯尼亞地區被劃入奧匈帝國。

不過整體上兩國之間關係比前世大為緩解,加上德國的居中調和,三皇同盟依然還能繼續維持下去。

當然,這和義大利也有一部分關係,這一世義大利統一成為泡影,歐洲也就少了一個“列強”,德國和奧匈帝國自然不會像前世一樣,挑選義大利作為盟友。

這對兩國反而是件好事,畢竟義大利加入往往可能造成弊大於利,前世一戰還沒開打,義大利就直接跳反,是同盟國失敗的重要原因。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