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籬笆好文學> 第七十章 蘇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章 蘇聯 (1 / 3)

至於這些工業裝置是否會幫助其他國家工業發展,那不在東非政府的考慮範圍之內,畢竟國際市場上的賣家可不止東非一家。

近些年很多非列強國家的工業都有所進步,而他們的工業裝置來源駁雜,英、法、德、美、奧等等,錢給的夠多,連最先進的機械裝置也不是沒有渠道。

對於那些非工業國而言,他們並不是不能獲得工業發展所需的技術和裝置來源,而是缺乏自主研發能力,工業體系和自主發展的能力。

缺乏自主研發能力,這樣他們的產業始終在技術上落後別人一步,而缺乏工業體系,則無法壓縮工業生產的成本,難以形成競爭力。

最後缺乏自主發展能力,即某些國家雖然有能力搞好工業,但他們的發展卻受到外部勢力的阻礙,發展勢頭容易被打斷。

所以一個國家想從農業國變成工業國的難度是極大的,但凡有一步走錯,就可能粉身碎骨。

而作為拉美小國的巴拉圭,想要在工業上有所成績,也十分不易,但是巴拉圭卻又不得不做。

先別說巴拉圭和阿根廷、巴西的歷史恩怨,單單是玻利維亞對現在巴拉圭的挑釁,就要求巴拉圭重新武裝本國,從而在領土糾紛中取得優勢。

所以,這些年人口稍微恢復規模之後,巴拉圭政府重啟了本國工業發展的一些規劃。

在這一點上,巴拉圭政府遠比阿根廷人更加居安思危,因為上一次戰爭的失敗,巴拉圭政府更加懂得獨立發展的重要性,畢竟就巴拉圭那個地理位置,實在太容易被封鎖了。

對外溝通的渠道只有巴拉圭河,但是出海口卻不在巴拉圭手中,別說出海口,就連本國境內河流的通行權都無法自主。

而前世,巴拉圭政府之所以沒有這種雄心,主要還是人口恢復的速度太慢,連人都沒有,經濟和工業發展自然無從談起。

羅貝爾說道:“最近幾年巴拉圭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經濟發展的利好政策,尤其是部分工業領域稅收上的優惠,從而推動巴拉圭工業的發展。”

“我們巴拉圭是窮國,所以在工業投資上更要精打細算,而涉及到我個人而言更是如此,所以這次來到東非,我本身的預算並不算太多,在這方面,馬蘇德先生你要儘可能的幫我多留心一下。”

而馬蘇德自然滿口答應,這無非就是多跑幾趟,獲得更多的商業情報,羅貝爾是他在巴拉圭的重要合作伙伴,所以馬蘇德不介意和羅貝爾交好。

……

時間一轉眼進入1925年。

1925年是東非五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東非各地經濟建設如火如荼,在政府推動下,東非全國市場迎來了一次大規模的產業更新迭代。

而這次產業升級的效果,已經在1925年初有了一定的反饋,在鋼鐵,能源,汽車,電力,化工,機械製造等重要工業領域發展繼續突飛猛進。

不過,東非政府對市場的干預也導致了東非輕工業發展相對平緩,而與之相反的則是美國,因為寬鬆的經濟政策,大量歐美資本湧入美國市場,美國經濟進入戰後繁榮時代。

兩國的經濟政策上略有區別,但是在經濟增速上都維持在高位,而歐洲和世界經濟也在這一時期蓬勃發展。

而在1924年末,國際社會也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在國際聯盟的干預下,東歐戰爭宣佈結束。

德國和俄國在英國等國家的調停下,兩國重新劃分了各自的勢力範圍,歐洲正式進入和平時期。

而在1924年,約瑟夫在俄國的政治鬥爭中,也徹底擊敗他的對手,把持了俄國的大權。

並且,在他的推動下,俄國政府決定在新拓展或者說收復的沙俄領土基礎上,正式組建新的國家聯盟,也就是蘇聯。

而這也就意味著1925年以後,俄國這個國名徹底告別歷史舞臺,而蘇聯將取代他成為歐亞大陸上新的玩家。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