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雖然忌憚東非在中東和中亞地區影響力的擴大,但是面對更加來勢洶洶的俄國人,只能讓東非進入波斯,這也算兩相其害取其輕,。
而且在一戰中,東非雖然經常在中東和中亞,甚至是南亞搞小動作,但始終都在英國可以忍受的範圍之內。
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東非還是比較重視國際規則的,雖然這個國際規則的制定者本來就是英國。
相較於比較守規則的東非,俄國工黨顯然才是眼下,英國真正的心腹大患,尤其是其強大的思想領悟武器,一旦輸出到印度,很有可能在瞬間瓦解掉英國的統治根基。
而英國和東非的合作基礎,則是當初一戰時,兩國關於印度洋勢力的劃分問題,當時東非和英國就明確了各自在印度洋現階段的各自勢力範圍。
而其中關於波斯這個半獨立國家,東非和英國一開始達成的協議是兩國都不在波斯採取進一步行動。
原本英國就對波斯有強大的影響力,這也就相當於東非預設了英國對波斯的主導作用。
不過,現在為了對付不斷向周邊輸出意識形態的俄國工黨,英國也不得不引狼入室,謀劃東非來制衡俄國工黨。
“艾哈邁德國王陛下,以及波斯王國的諸位,我想大家應該清楚,俄國國內發生的情況,如果你們繼續內鬥,那麼毫無疑問,最終的結果就只能像俄國的沙皇政府一樣,被波斯民眾處以極刑。”
“所以在我們英國的態度是,當前階段波斯內部的鬥爭必須停止,所有人應該把對付俄國作為現階段的主要任務,如果有人趁著這個時候,沒有大局觀念,那我們不介意幫助波斯除掉潛藏的‘工黨’分子。”
東非外交使團,也是未來將上任東非駐波斯軍事顧問團團長的少將卡布里爾氣勢凌人對著波斯政府的高層們宣佈道。
對於現在的波斯政府,東非和英國甚至不想和他們協商,而是直接採取恐嚇和威懾等手段,讓他們認清楚自己的位置和應該做的事。
而波斯人面對這位帶著殺氣的東非軍官,絲毫不敢有任何埋怨。
無他,作為近些年來在印度洋崛起的新勢力,東非可謂戰功赫赫,就是消滅的國家和地區都已經有十幾個。
就在去年,東非剛剛消滅索馬利亞東北部盤踞的殘餘抵抗勢力,而在前一年,東非在原暹羅境內的克拉地峽,掀起了一股可怕的屠殺。
可以誇張的說在二十世紀初的前二十年裡,東非讓整個印度洋的海水為之變色。
其造成的惡劣影響,比葡萄牙,西班牙,法國,英國這些殖民主義的老前輩們更甚。
性質也更加惡劣,其他殖民者的主要目的說到底是為了求財,而東非卻是實行徹底的亡國滅種政策。
所以,東非在印度洋能起到止小兒夜啼的作用,東非人來了,對於很多印度洋以及南洋沿岸的國家而言,就是最恐怖的代名詞。
這樣一來,就是過去在波斯君臣們看來凶神惡煞的英國人和俄國人,都變得慈眉善目起來,當然現在俄國工黨顯然不算。
相較於東非,如今的俄國對於波斯的威懾力更勝一籌,尤其是對於波斯的統治階層來說,俄國工黨可是專門針對他們這一類人。
卡扎爾王朝的國王,艾哈邁德戰戰兢兢的對著卡布里爾這個屠夫說道:“尊敬的東非使者,不知道我們應該如何配合貴國和英國政府的行動?”
而今波斯的統治王朝被稱為拉扎爾王朝,就是這個王朝的建立,才讓德黑蘭成為了波斯的首都。
而卡扎爾王朝對於波斯來說,其實也算異族入關統治,艾哈邁德國王祖上實際上是來自北方的突厥部落,拉扎爾王朝的創始人阿迦·穆罕默德汗選擇德黑蘭作為首都,就是因為德黑蘭靠近他的傳統的部落領地。
而卡扎爾也正是當初突厥部落的名稱,所以如今波斯的正式名稱是拉扎爾王朝,但是外人對其的稱呼依舊是波斯。
面對艾哈邁德國王的詢問,卡布里爾少將露出一個和善的表情說道:“國王陛下,你不需要擔心,我們東非對於卡扎爾王室是抱有善意的,這次我們東非到波斯來,根本目的還是為了應對俄國這個世界上的毒瘤和懷胎。”
對於,艾哈邁德國王,之所以卡布里爾的態度不一樣,主要是因為這位“仁君”是一個比較“無為”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