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籬笆好文學> 第二十七章 戰爭爆發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七章 戰爭爆發 (1 / 3)

頓巴斯防線。

相對於俄國,剛剛獨立不久的烏克蘭顯然是一個十分弱小的國家,而烏克蘭的地形平坦開闊,這進一步加大了烏克蘭應對俄國入侵的難度。

當然,從俄國的視角來說,原本烏克蘭就是俄國的一部分,所以應該稱之為收復失地,但是又因為俄國工黨特殊屬性的原因,對烏克蘭等淪陷區應該冠以“解放”的名義來行事。

俄國的野心不止於此,解放烏克蘭等原沙皇俄國領土是僅僅是第一步,第二步則是解放整個東歐,第四步就是整個歐洲,最後延伸到全世界。

所以烏克蘭政府為了防止被“解放”,自然而然的修建了頓巴斯防線,謀求透過這條防線來對抗俄國。

在頓巴斯防線的西側。

烏克蘭元帥多羅申科面帶愁容的盯著軍事地圖,思考著應該如何對付俄國赤軍。

而他身邊,也圍著一眾烏克蘭的高層將領,在面對俄國這個龐然大物的情況下,烏克蘭方面顯然沒有必勝的信心。

“整個烏克蘭的地形,可以說一馬平川並不利於防守,當初烏克蘭獨立的時候,盟軍如果能夠一鼓作氣,拿下整個東烏克蘭那就好了,我們也不至於如此被動。”烏克蘭將軍沃洛西夫卡說道。

所謂的盟軍自然指的是一戰時期的同盟國軍隊,因為戰爭後期,同盟國和俄國工黨達成協議,雙方以實際控制區為依據,對烏克蘭進行了重新劃分的原因,所以烏克蘭並不是完整的。

多羅申科說道:“現在再討論這些,已經沒有實際意義,現在我們應該祈求頓巴斯防線,能夠支撐我們應對俄國可能發起的大規模進攻。”

話是這麼說,但是幾乎絕大部分烏克蘭將領對於所謂頓巴斯防線都不太看好。

雖然一戰證明了塹壕戰已經成為當前戰爭的主要形式,但塹壕戰對於攻守雙方實際上都不太友好。

尤其是對人員,物資的消耗上,烏克蘭恰好是烏克蘭最大的短板,彼時的俄國可不像前世的跛腳的俄羅斯,因為人口問題連戰爭都畏手畏腳。

俄國目前人口高達一億多,而烏克蘭人口卻僅有不到兩千萬,除此外烏克蘭的工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烏克蘭應對俄國完就是農業國應對工業國,而在其他各方面資料,烏克蘭好像都和俄國有著巨大差距,當然除了國際關係這方面以外。

多羅申科元帥說道:“雖然我們的對手十分強大,但是我們也並非完全處於劣勢,我們背後有主流文明世界的支援,不管德奧還是英法,甚至歐洲之外的美國都站在我們這一邊。”

之所以沒有東非,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在東非還有一個沙俄流亡政府,而沙俄流亡政府顯然是不同意烏克蘭所謂“獨立”的,在維護國家統一這一點上,沙俄流亡政府的態度反而比俄國工黨更加堅定。

而且,英法德奧之所以會支援如今的烏克蘭政府,本身就是為了避免東非挾沙皇以令原俄國諸侯。

進而把手伸到東歐來,英國是不希望東非突破屏障,進入歐洲,而德國和奧匈帝國則完全是從市場角度考慮。

要知道,東歐一直都是德奧兩國的重要傳統市場,而一戰期間,德奧兩國並沒有透過戰爭拓展自己的海外市場範圍,所以在戰後對原本兩國傳統市場更加重視。

所以,在利益驅使下,兩國有默契的把東非排除在東歐之外,這對於東非實際上是一個嚴重的背刺。

畢竟,在沙俄時代,俄國和東非的貿易十分頻繁,而彼時因為俄國的原因,東非也可以順勢透過貿易進入烏克蘭地區市場。

而如今,烏克蘭政府實際上就是德奧兩國扶持出來的傀儡,自然處處以德奧為首,而德奧兩國有意將東非排除在東歐市場之外,烏克蘭政府自然根據兩國的安排做事。

所以,東非和歐洲各國對於烏克蘭問題是有分歧的,既然如此,東非自然也不會為所謂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出力。

畢竟東非本來就有自己扶持出來的俄國代言人,那就是阿列克謝為首的沙俄流亡政府。

由此可見,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面對切實利益的時候,什麼所謂德意志民族的感情完全就是扯淡。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