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籬笆好文學> 第十八章 節水農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八章 節水農業 (3 / 3)

而在世界農業危機持續的情況下,東非能夠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績,其實也和東非的國情分不開關係。

因為要清楚一點,因為人口差異的原因,東非比美國多出了六千萬張嘴,所以東非必然要在農業,尤其是糧食作物種植上狠下功夫。

除此外,東非的農業機械化程度已經達到世界第一水平,同時東非的主要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而美國則以小麥為主。

很顯然,一般情況下水稻的產量要高於小麥,除此外東非作為熱帶國家,大部分土地一年實現一年兩熟,而實際上東非的糧食作物,基本上實現了兩年五熟。

這種情況下,東非的糧食產量超過美國也是必然,雙方在耕地面積上本就相當,而東非的氣候實際上也不錯,至少光熱條件比美國更好。

而東非和美國在農業自然條件上的顯著劣勢,也可以總結為兩點,那就是土壤和水源。

而接下來,農業部門也提到了這兩點。

“我國在農業領域取得了偉大的成績,但是農業發展中的問題,也比較突出。”

“首先就是水資源的限制,讓我國農業的潛力無法得到充分發揮,我國本質上是一個水資源相對缺乏的國家。”

雖然印象中非洲是比較乾燥的大陸,但是從紙面資料上來看,東非的水資源總量和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其實並不低。

先不說東非境內有全世界第二大的熱帶雨林,單就是一個索倫湖(坦噶尼喀湖)的水資源總量就接近十九萬億立方,僅次於貝加爾湖和美國的五大湖。

僅這一個湖泊,東非的水資源總量就比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還要多,就比如遠東帝國,其全國水資源總量也才兩萬多億立方,還不及東非一個湖泊的水量。

不說索倫湖(坦噶尼喀湖),就是大湖(維多利亞湖)就足夠和遠東帝國全國水資源相提並論了。

不過很顯然,這種資料和現實情況有著很大的區別,至少就東非而言,其可用的水資源實際上還不如遠東帝國。

而大湖,索倫湖,馬拉維湖等等世界排名靠前的超級湖泊,只能惠及周邊地區,而不能惠及東非全國。

農業部就指出:“我國有豐富的淡水資源,但是分佈極其不均,而涉及到我國大部分農業產區,不管河流還是湖泊,亦或者降水都比較緊張。”

“過去,我國雖然建設了一批水利設施,但是這些水利設施同樣受制於規模,技術,自然條件等原因,不能完全解決我國部分割槽域的農業用水緊張問題。”

“尤其是我國的南方最為嚴重,在贊比西河以南,工農業用水競爭相對尖銳和激烈,在其他地方也存在類似問題,比如東非高原的中部,帝國東北部等人口,農業相對稠密或者發達的地方。”

“這使得大量優質的糧食產區,水資源情況反而越緊張。”

這裡農業部所指的優質糧食產區主要是從產量和質量上來說,東非的優質土地分佈可以說是圍繞著剛果雨林分佈的,越是距離雨林越遠的地方,反而土壤的養分越高,同時土壤酸鹼度更加均衡。

就比如東非的大湖區西部,因為土壤偏酸性,所以糧食作物選擇水稻更加合適,而土壤的酸鹼度又和降水存在一定關聯。

就比如遠東帝國,酸性土壤分佈的區域,也就是其南方,雨水多,而北方鹼性土壤分佈區,降水少。

東非的土壤分佈也比較類似,越是靠近剛果雨林,土壤越呈現酸性,反而不適合糧食作物生產。

而大湖區能成為東非水稻種植基地,是因為水稻能適應偏酸性的土壤。

而中性土壤的化肥利用率最高,東非的中性土壤分佈主要在南方等區域,且主要位於熱帶草原氣候區域,而熱帶草原氣候的整體降水是偏少的。

農業部提到:“雖然我們建設了大量水利設施,從而使得水資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但是就具體情況而言,我國農業對淡水資源的利用依舊呈現出粗獷的特點。”

“而我國本來就降水呈現不穩定性,在氣候異常時期,即便藉助水庫等水利設施,也未必能解決問題。”

“所以,有必要在水資源嚴重不足,或者氣候相對複雜多變的區域,推廣節水農業,來保證突發情況下,我國農業已經可以正常穩定運作。”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