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思了片刻之後,康拉德首相說道:“殿下的這個計劃,或許還可以再大膽一些,不僅僅是達爾馬提亞,我們或許可以進一步擴大移民來源。”
“畢竟,達爾馬提亞的德意志人口也就不到百萬,光是填充威尼斯都十分費勁,想依託這一個地方的人口,從而推動全國範圍的德意志化十分吃力。”
在魯道夫的勸說下,康拉德也不在乎所謂“血統”之辯了,相對於目前主體民族不足的問題,混血德意志人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小問題,甚至根本就不是問題。
投工……拋開舊窠臼,剎那天地寬,這就是現在康拉德首相內心的感受。
康拉德在魯道夫計劃的基礎上進一步變本加厲道:“殿下的計劃,讓我想起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幾個月前,美國國內德裔的問題。”
“美國是世界德意志人口第三多的國家,我們或許可以藉助這個機會,從美國吸收一部分對美國政府不滿的德意志人回流德意志地區。”
魯道夫說道:“不過,你的這個建議也有很高的風險,畢竟美國的德意志人經過長期美國思想的洗腦,這可能增加不穩定性。”
所謂美國思想無非就是民主和自由,曾經魯道夫也是這種思想的擁護者,現在卻反過來來維護君主專制,也可以看出魯道夫思想上的轉變。
康拉德首相苦笑道:“殿下,我自然也清楚這一點,可是當今世界,德意志人定居的主要國家中,我們很難找到合適的人口來源。”
“德國,以前德國經濟不好的時候,德國倒是有不少人到帝國定居,但是現在德國的人口外流已經徹底結束。”
“除此外,其他歐洲的德意志國家,經濟水平都不比帝國差,而且體量太小,我們對於他們沒有吸引力不說,就算他們真的人口外溢,也滿足不了我們的需求。”
“除了這些國家以外,最重要的德意志人聚集地,無非就是南美和東非,南美地廣人稀,估計移民到那裡的人也不會回來。”
“最後就是東非,東非雖然人口眾多,但是東非地大物博,經濟發展迅速,我們幾乎不可能從東非虹吸人口。”
放在上個世紀,其實還是有不少東非人移民奧匈帝國的,不過,其中很多都是東非主動往奧匈帝國摻的水。
畢竟,上個世紀,東非可是徹頭徹尾的閉關鎖國政策的執行國家,如果東非政府不點頭,根本沒有人口外流的可能性。
而達爾馬提亞王國就是東非政府最得意的傑作之一,成為了東非反向輸出移民的典範地區。
但是,這些移民很難說是東非人,反而是遠東人的可能性更大,而事實也是如此,東非有遠東移民的渠道,奧匈帝國想要多少,就能給多少。
但是很顯然,沒有德意志化的遠東移民,奧匈帝國是不可能接受的,而達爾馬提亞王國之所以能被東非“騰籠換鳥”,靠的是東非簡易版的“德意志教育”和人口走私。
東非當初向達爾馬提亞輸出的移民,絕大部分都是黑戶,而且配套上簡化的德意志教育。
這種教育和東非本土有很大區別,具體表現就是教育質量差,除了德語一定過關以外,在其他方面幾乎沒有要求。
而東非的義務教育就不是如此,雖然早期東非義務教育受條件限制,質量也不是很高,但是除了德語以外,諸如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也一併推廣,同時東非的義務教育階段時間維度長達十年,這也是達爾馬提亞王國實行的教育所不能相提並論的。
而等到一戰前,達爾馬提亞的混血德意志人,其知識平均水平也就限於會說德語,並且會簡單的讀和寫,其他知識可能小學畢業水平都達不到。
不過,再怎麼說,這些移民的口語已經徹底變成了德語,算是半個德意志人,加上血脈的雜交,奧匈帝國也就捏著鼻子認了。
在一戰前,奧匈帝國對於達爾馬提亞王國的混血德意志人其實是很不待見的,除了血脈混雜之外,還有對東非政府這種偷偷摸摸行為的不滿,說難聽點這是干涉奧匈帝國內政。
當然,在經歷過一戰後,奧匈帝國表示這種混血德意志人真香,雖然心裡依舊膈應,但是確實好用和聽話。
康拉德接著說道:“所以,縱觀全世界,目前找不出比美國更好的德意志人來源地,美國德意志人數量甚至比帝國都多。”
奧匈帝國的德意志人也就一千多萬,而美國的德意志人卻至少高達一千五百萬,甚至可能超過兩千萬或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