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特韋市區。
卡富埃河從基特韋市穿城而過,卡富埃河是前世尚比亞的主要河流之一,發源於東非的銅帶帶北部的山區,最終流過東非的盧薩卡市匯入贊比西河。
其走勢和銅礦帶,尤其是東非中央省內銅礦帶走向重合,可以說這條河流就是前世尚比亞最重要的河流。
其長度,流域面積,周邊經濟在前世尚比亞都佔據重要地位,而基特韋市就處在這條河流的上游沿岸。
卡富埃河的上游和中游,地勢相對平緩,其支流眾多,滋養了中央省的大片土地,同時在下游將近二十公里,因為地形陡然變化,水能資源十分豐富。
不過,這也導致其航運價值大打折扣,遂而東非政府透過人工運河的方式,重塑了當地的航運價值,基特韋市因此受益頗豐。
不過,隨著基特韋市經濟會議後,基特韋市政府對於卡富埃這條“母親河”的處置也做出了新的決策。
德伯爾恩說道:“卡富埃河是基特韋市的母親河,過去,因為經濟發展的原因,我們對卡富埃河的生態破壞十分嚴重。”
“主要是工業和生活汙水的排放,對我們境內的卡富埃河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
“同時,沿線的社會和生產活動,也對卡富埃河造成了惡劣影響,就比如過度放牧,砍伐雨林,破壞沿岸植被等等。”
“這讓卡富埃河的水質變得十分惡劣,同時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所以對卡富埃河等基特韋市境內的河流必須進行整治。”
基特韋市是卡富埃河的源頭之一,當然,這裡的基特韋市主要是指行政區劃上整個基特韋市的轄區,包括其附屬的城鎮和鄉村,也就是整個地級市內。
而這也是基特韋市為什麼能夠成為銅礦帶第二大城市的主要原因,基特韋市下轄的城鎮,基本上以基特韋市馬首是瞻,至少行政上是如此。
德伯爾恩接著說道:“對於卡富埃河的治理,首先是保護其源頭的生態環境,也就是西北部山區的自然環境,設定保護區,限制對源頭水源地的破壞和開發。”
“中段,也包括市區要做好汙水的處理工作,同時要恢復沿岸的植被,建立河流兩岸的天然保護帶,退耕還林,還草,減少和防止水土流失情況的發生。”
基特韋市是東非工業高度發達的地區之一,雖然基特韋市區人口只有三十多萬,遠不及盧本巴希,但是基特韋市下面的小弟,也就是下屬城鎮發展都不差,以工礦業為主。
而這麼一堆工礦型城鎮,再加上基特韋市區,對環境的破壞程度可想而知,尤其是當地產業以重工業為主的情況下。
而基特韋市的農業和第三產業,發展就很不理想了,本來長期得不到重視,所以發展也比較粗獷。
而德伯爾恩就是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光有重工業,而且過度依賴銅礦產業,這讓基特韋市的產業發展十分不均衡,粗俗點說基特韋市的產業就是偏科生中的偏科生。
就拿基特韋市南方的波西米亞工業區來說,雖然產業也以重工業為主,但是,因為波西米亞工業區的自然資源多元化,產業鏈和工業種類也更豐富。
即便重工業發展受到桎梏,也不至於對其形成致命性的打擊,而基特韋市現在完全依賴銅礦產業,經濟發展的風險比波西米亞工業區還要高。
德伯爾恩說道:“現在基特韋市的生態問題十分嚴重,這影響到了我們市農業,環境保護和服務業的發展。”
基特韋市銅礦開採和冶煉,對當地的土地,植被和水源都產生了破壞,並且這種破壞已經顯示出了巨大威力,畢竟,基特韋市也發展了幾十年時間,隨著採礦和冶金規模的擴大,影響範圍也越來越大。
“就拿農業來說,受到採礦業的影響,大量土地被汙染和破壞,而因為冶金產業的發達,已經對可耕地造成了惡劣影響,土壤重金屬超標,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負面現象呈現。”
“雖然我們市的產值主要是銅礦產業支撐,但是這是不可持續的,基特韋市的銅礦儲量終究是有限的,而農業如果能夠維持的好,卻是千秋萬代的長久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