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籬笆好文學> 第三百七十二章 達成一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七十二章 達成一致 (2 / 3)

“我們完全不害怕和你們對峙,這樣最後只能便宜工黨,據我所知,如今德國的情況可不好,尤其是你們的經濟,又能支援德國的軍隊打多久呢?”

有了美國這個新血包的英國人,對於消耗戰是完全不慫的,但是英國人之所以想要停戰,根本原因是害怕東非介入。

而今,東非在印度洋的威脅已經超過了英國所能承受的臨界點,如果東非加入,甚至只要支援同盟國,就有可能動搖英國的統治根基,畢竟在目前英國的三大殖民地,也就是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亞,其中印度和澳大利亞都受到了東非的威脅。

所以,英國政府對於東非這把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直都保持著謹慎和擔憂的態度。

這才是英國為什麼接受東非調停的根本原因,畢竟目前英國國內之所以沒有受到戰爭的太大影響,那是因為有印度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撐。

而東非恰好又是能夠拿捏印度這個英國死穴的國家,所以現在英國人最想做的就是削弱各國海軍力量,從而達成新的平衡,同時藉機扼制東非在印度洋方面的軍事擴張。

英國人當然清楚德國是一個心腹之患,但是相較於東非在印度洋的威脅,德國的威脅反而成了小問題。

畢竟,英國的霸權在海洋,而不是歐洲大陸,而德國只要不佔領荷蘭等西歐國家,那他的海軍就永遠只能在波羅的海遊弋,再加上如果德國將海軍限制在一定規模以內,那英國就更願意和德國談判了。

而東非則完全不同,東非已經是事實上的海權強國,四大洋都有東非的軍事存在,尤其是印度洋這個對英國十分關鍵的大洋,東非海軍的實力甚至超過了英國在印度洋的海軍力量。

而這還要考慮美國,日本等海軍在其他地區的日益強大,所以現在英國最要緊的就是限制其他國家海軍,尤其是東非,美國和日本這種不受英國控制的海軍強國進一步擴張海軍規模。

隨後,弗洛姆和貝特曼兩人就針對兩國對東歐的土地問題,進行了比較激烈的討論,最終,雙方終於簽訂了一個大概的可接受方案。

根據該方案,德國將獲得前世波蘭東部的大部分領土,加上東普魯士和德國本來就擁有的波蘭領土,德國的面積擴大到大約六十萬平方公里。

根據該方案,德國僅僅得到了五萬多平方公里土地,但是在一戰前,德國的領土也就五十四萬平方公里,約等於德國原國土面積的十分之一,所以已經是相當可觀的了。

更何況這五萬平方公里土地,算是原俄國相對肥沃的區域,而且以平原和丘陵為主,水網密佈,利於經濟的開發。

所以,德國對這個方案雖然不滿意,但也不是不能接受,好歹能夠安撫本國民眾的情緒,更何況獲得了這部分肥沃的土地,將極大解決原本德國的耕地緊張問題。

在一定程度上,德國政府已經認識到如果不解決本國的糧食問題,那德國就不可能挑戰英國的霸權,這次世界大戰,糧食等基礎物資的缺乏,可以說是德國最大的阻礙。

所以,能拿到波蘭的大片土地,德國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

解決了波蘭問題以後,各國重點解決的則是烏克蘭問題,弗洛姆提議道:“烏克蘭地區,我建議獨立成為新的烏克蘭共和國,至於摩爾多瓦地區則作為奧匈帝國,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的戰利品。”

本來,英國是打算以烏克蘭地區為根基,扶持原本俄國的舊勢力的,原俄國皇儲阿列克謝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畢竟沙皇在原俄國境內有大量支持者,號召力強,現在尼古拉二世大機率遭遇不測,所以阿列克謝就成了很好的選擇。

但是因為東非的原因,所以英國對阿列克謝並不信任,畢竟阿列克謝和他領導的沙俄流亡政府就在東非,所以英國害怕扶持出來一個“白眼狼”。

而奧匈帝國代表對此並沒有表現太多的反對意見,雖然烏克蘭很誘人,但是奧匈帝國根本沒有能力消化那麼大一塊地方,如今奧匈帝國境內的斯拉夫人就已經太多了。

毛特恩多夫說道:“我們可以允許烏克蘭成為獨立國家,但是我們要求得到更多的戰爭賠款,所以烏克蘭作為原俄國領土,他們應該繼承這份責任。”

換句話說,奧匈帝國雖然不要求烏克蘭成為本國領土,但是想把烏克蘭變成自身的經濟殖民地,而這也是奧匈帝國戰爭開始前就有的打算。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