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籬笆好文學> 第三百六十八章 城市轉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六十八章 城市轉型 (2 / 3)

而事實上,東非擁有的中等規模城市處在世界前列,在東非人口超過五十萬的城市就有十四座,除此外還有大量人口不足五十萬的中小型城市,就比如新漢堡港市人口只有三十多萬,但是工業水平並不低。

也就是說除掉達累斯薩拉姆市,蒙巴薩和哈拉雷,東非人口在五十萬到一百萬之間的城市依舊有十一座。

而同時期的俄國,這個級別的城市只有伏爾加格勒一座,換種說法,就是俄國人口五十萬以上的城市只有三座,分別是莫斯科,聖彼得堡以及伏爾加格勒。由此可見俄國的工業化程度低到了如何令人髮指的地步。

在20世紀初,人口超過十萬的城市就已經足以算規模比較大的城市了,這一點尤其是在歐洲比較突出,就比如德國,在一戰前人口超過十萬的城市將近有五十座。而同時期的俄國,人口超十萬的城市大約七十多座。

所以,姆貝亞市八十多萬人口,放在世界範圍來看也是少有的大城市,如果算上常住人口,那姆貝亞市人口應該能輕鬆突破一百萬。

這樣一來,東非人口在百萬以上的城市可能不比美國少多少,但是整體上應該還是沒有美國多,除了數量差距以外,人口可能更不如美國,畢竟一個紐約就有五百萬以上人口,頂得上達累斯薩拉姆市,蒙巴薩市和哈拉雷市之和了。

而這麼一想,英國的倫敦則更加恐怖,要知道戰前倫敦人口就高達七百多萬,而英國本土的總人口也不過才四千多萬。

相對於英國和美國的城市發展模式,東非國家行政干預城市發展,是如今城市格局形成的重要原因,除此外,東非地理也促成了這種模式發展。

比如英國,國土面積小,可利用土地少,所以人口集中到倫敦反而比較合適,而美國大城市集中於東海岸和五大湖區,這也很合理,美國西部氣候相對來說比較惡劣,地形也比較崎嶇複雜,所以無法承載太多的人口。

而東非的東西海岸,差異就相對小許多,談不上誰優誰劣,所以人口分佈相對均衡。

面對伊庫提市長的感慨,波西米亞省圭魯市的市長瓦倫西肯定道:“姆貝亞市是全國重工業城市中轉型最早的一個。”

“再加上姆貝亞發展相對比較早,產業更加齊全,而且交通位置也十分突出,所以相對發達也在情理之中。”

姆貝亞市在東非算是最早的一批城市,在姆貝亞成為殖民地大區中心的時候,哈拉雷等波西米亞城市還是土著人狩獵的曠野。

而城市發展早,自然也是一種優勢,尤其是一些落地產業會依照歷史慣性繼續停留在當地。

伊庫提說道:“並不完全是這些原因,最重要的還是姆貝亞市抓住了風口,畢竟東非和姆貝亞一樣早的城市也有不少,就比如多多馬,塔波拉發展就相對不盡人意。”

瓦倫西市長說道:“那是因為其他城市發展的太快,當初帝國領土不斷擴張,從葡萄牙和布林人手裡搶了不少好地方,條件更加優渥自然會得到更多資源,就比如卡賓達,羅安達和馬普托,貝拉等市。”

“我們省的城市,大多也是因為礦產資源開發從而形成今天這種格局的,這是我們的優勢,不過從長遠角度來看,過度依賴礦產資源並非長久之計,要不然我們也不會跑到姆貝亞市學習。”

這次波西米亞省組織官員到姆貝亞學習交流,就是為了學習姆貝亞市城市產業轉型的經驗。

波西米亞省作為重工業基地,經濟十分依賴重工業,而重工業本身汙染大,利潤低,而且對資源依賴性強。如今,在波西米亞省已經出現了一批資源枯竭的小型市鎮,這引發了省政府的擔憂。

當然,其實波西米亞省的問題並不是很嚴重,如果真遇到大的問題,至少還要等個幾十年時間,但是幾十年時間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也就是一眨眼的事,這對於波西米亞省而言也算近憂了。

伊庫提說道:“姆貝亞市能夠成功轉型,對於我們來說,有很大的借鑑意義,就拿我們哈拉雷市來說,工業體量很大,但是重工業佔比高,而且汙染嚴重,對城市的水質,空氣和土壤都造成一定的影響,這還是在我們做出一些措施儘量避免的情況下。”

“而來了姆貝亞市就完全不一樣,姆貝亞市的工業依舊很強,但是天空很藍,河流湖泊更純淨,空氣也更清新,加上姆貝亞市刻意為之的景觀和人文塑造,我想這裡應該比世界大多數城市都要強。”

“像姆貝亞市這種城市,估計也只有維也納可以稍微對比一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