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籬笆好文學> 第三百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五十三章 巴達維亞 (1 / 2)

而前世這個時候卡達的人口大約在一萬六千人左右,當然,這肯定不是恩斯特所知道的,畢竟誰沒事關心卡達這個小國家的人口多寡。

而卡達人口比前世還要少將近三千人,也是受到了東非的影響,主要還是人工養殖珍珠技術的提早出現,讓卡達的支柱產業受到嚴重衝擊。

前世,剛剛進入20世紀初的時候,卡達人口有將近三萬,正是受到日本人工養殖珍珠技術的進步,從而回落到一萬六千多人。

後來,卡達真正靠石油發家致富還要等到三十年代,1935年,卡達與英國正式簽署了石油特許權協議,並在兩年後開始正式勘探,至1939年時終於在卡達西部地區發現油田。

所以說就算沒有東非插手,卡達至少也要在熬個十幾年年,才能過上好日子,現在他們可以提前去巴達維亞“享福”了。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的多哈遠不是前世卡達那個人口超過一百五十萬的大城市,僅僅是一處位於海灣地帶的小小定居點,平時居民只有兩百多人。

“所有人有序登船。”東非官兵在海岸上指揮著。

卡達人的男女老幼基本上都被臨時集中在了多哈,為了維持秩序,第三十七旅主動幫忙。

這和當初東非對海盜海岸(阿聯酋)的阿拉伯人喊打喊殺形成了鮮明對比,甚至在東非官兵裡,有些人手上有好幾條人命。

荷槍實彈的東非官兵甚至主動攙扶卡達人中的老年人,幫助他們成功登上移民船隻,頗有前世美國人媒體宣傳下美國大兵在阿富汗的“風采”。

僅僅不到一個月時間,第三十七旅,就順藤摸瓜,將整個卡達人口清空,尋找卡達人最大麻煩就是一些遊牧部落或者說家庭,蹤跡比較難尋,這費了不少時間。

但是隻要找到人就簡單了,東非人用貨車將他們直接拉到多哈,鑑於卡達狹小的面積,完全用不了多少時間。

這次東非入侵,搬空卡達一氣呵成,甚至沒有一個人在離開多哈前因為戰爭和衝突丟掉性命。

……

巴達維亞。

放在整個南洋來說,巴達維亞確實是一座十分發達的城市,畢竟這裡是荷屬東印度的中心。

荷蘭人佔領巴達維亞可以追溯到17世紀初,所以這座城市在荷蘭的控制下,發展了將近三百年,整個城市充滿著“尼德蘭”的味道。

而明年,也就是巴達維亞建市三百週年紀念日,當然,巴達維亞的建城歷史更加悠久,這個所謂建市三百週年是根據1619年荷蘭人將這座城市更名為巴達維亞算起的。

整個巴達維亞和南洋大部分地區相比,可以說完全是兩個世界,不管道路還是建築統一歐洲風格,荷蘭人對巴達維亞進行了系統的規劃,這裡同樣是南洋地區的經濟中心之一。

除了是南洋重要的香料集散地以外,隨著東非欲重開巽他海峽航線,還有東非對南洋地區本國殖民地建設的需求,都刺激了巴達維亞的經濟發展。

在巴達維亞,目前除了土著和他們的宗主國公民荷蘭人以外,可以見到最多的就是東非人。

巴達維亞是東非一些殖民地最近的交易地點,在南洋,東非最發達的城市是坤甸,但是坤甸的繁榮度是不如巴達維亞的,所以,一些商品或者交易,只有到巴達維亞等城市才能獲取獲得或者進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