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法國人的殖民地基本上集中在印度洋區域,包括吉布提,馬達加斯加,印度,模里西斯等島嶼。
沒錯,法國人在印度也有殖民地存在,只不過這些殖民地面積不大,甚至不如葡萄牙在印度殖民地規模大,葡萄牙雖然在印度只有三塊殖民地,法國卻有五個。
但是,光一個葡屬果阿的面積就比法國那五個印度殖民據點的面積之和還要大的多。
卡奧爾說道:“這些殖民地之中,我們應該首先考慮太平洋島嶼,如今已經不是法國如日中天的時代。”
“太平洋的那些島嶼,對於我國而言就是相當雞肋的存在,本來就遠離本土,而且面積和人口規模也不樂觀。”
“也沒有什麼像樣的資源,其實說難聽點,太平洋沿岸的國家,如果真強佔這些地方,我們也沒有太好的辦法。至於派出遠征軍,也不過浪費軍費,而且風險也高。”
“所以,太平洋的島嶼,還不如趁著這個機會扔給東非人,對於我們而言,這些殖民地其實就是沉重的包袱。”
法國在太平洋的殖民地以新喀里多尼亞、新海布里地群島和波利尼西亞這三個島群為主體。
如果以全球視角來看,這裡可以說是真正鳥不拉屎的地方,深處太平洋南部,距離澳大利亞,亞洲,美洲,非洲距離都不近,距離歐洲更是十分遙遠。
湯姆森大使說道:“如果是太平洋上的領地,對東非或許有些價值,但是吸引力不夠,畢竟這些島嶼對我們的價值幾乎為零,對東非同樣如此,屬於可有可無的地方,尤其是東非接收了德國在太平洋的殖民地後。”
南太平洋上的島嶼,本來就很多,同時這裡也並非戰略要地,除了對澳大利亞可能有些威脅以外,也就對南美和亞洲的貿易有一些影響。
但是亞洲和南美洲的貿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這個時代,世界貿易的三大中心,分別是歐洲,美國和東非,世界各地的原材料都流入這三個地區,再變成工業品輸散到世界各地。
其實也可以將歐洲,美國和東非理解為目前世界上的三大工業聚集地。
而亞洲和南美更多扮演的是原材料供應地和殖民地市場的角色,他們之間的直接貿易相對於和三大工業中心間的貿易,幾乎可以無視掉。
所以湯姆森並不認為東非會對太平洋島嶼動心,除非是夏威夷那樣戰略地位極其重要的島嶼,而顯然,法國手裡沒有這樣的地方存在。
卡奧爾參贊說道:“那就考慮蓋亞那,蓋亞那面積雖然不小,但是主要以熱帶雨林為主,這種地方,就算東非這個熱帶國家想要開發,都十分困難。”
湯姆森說道:“可是蓋亞那也是我們法國在南美洲的重要據點,至少我認為日後法國還有重回南美的可能性,它不像太平洋的那些殖民地,距離我們那麼遠。”
按照湯姆森所想,戰後法國勢必要重新開始海外擴張,印度洋和太平洋,基本上可以放棄。
這樣一來,法國能擴張的地方只有南美了,主要原因其實就是南美無強國,雖然美國,東非,甚至法國可疑的盟友英國都在南美洲有著強大的影響力,但是,這也意味著南美未來的局勢混亂,法國說不定可以渾水摸魚。
所以湯姆森說道:“如今,法國面臨的局勢相當被動,即便日後我們能夠擊敗德國人,可我們依舊要和英國,美國,東非競爭。”
“所以我們要多為法國留條後路,非洲是一個,東南亞是一個,而南美就是最後的選擇。”
“非洲不管是北非還是西非,是法國未來重回世界大國的根基,我們和美國,東非,這種新興世界大國最大的差距就是領土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