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籬笆好文學> 第二百五十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五十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 (2 / 2)

“如今國內的大部分港口可以說都已經到了必須改造的情況,從而來適應新時期技術和社會生產的變化。”    “根據省政府的指示,貝爾港這一輪擴建,要按照最高標準執行,保證未來乃至三十年內能夠維持港口的正常作業情況。”

這裡可以看出東非政府的勃勃雄心,大湖(維多利亞湖)向來是東非水運最發達的區域,而沿湖經濟帶的發展,顯然也是以大湖為核心,透過水運將沿岸城市緊密的聯絡在一起。

而港口建設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藉著興國水庫建設的機遇,大湖水位抬升,整個大湖水位都會上漲兩到三米不等,而這也將進一步加強大湖區的航運條件。

當然,大湖區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並沒有直接出海口,需要透過鐵路從蒙巴薩市出海。

而這顯然也在東非政府的算計之中,那就是全國運河計劃,全國運河計劃中,已經打通了大湖(維多利亞湖)和索倫湖(坦噶尼喀湖)水網的聯絡,而透過索倫湖往東的人工河道可以直達東非東部沿海。

雖然繞了一大圈,這也意味著從大湖出發船隻完全可以暢通無阻抵達印度洋。

而事實上藉助全國運河系統,大湖區的船舶在未來也可以抵達大西洋。

毫無疑問,東非的全國運河計劃是相當瘋狂的工程,而完成這種工程的代價就是1915年以後,東非的黑奴僅剩下八十餘萬,數百萬黑奴為東非的運河計劃命喪黃泉,而算上早期東非大運河計劃,以及東非全國水利工程建設,“可能”有近五百萬黑人為東非在水利建設上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事實上東非官方統計數字是二百六十萬左右,不過為了完成進度,以及執行差異,數字應該遠超東非官方的統計。

單從這方面來說,恩斯特的“豐功偉績”已經不是隋煬帝再世可以評價的了,而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種成績也就前世的利奧波德二世和,美國人,葡萄牙人,法國人,西班牙人,英國人……可以相提並論。

這麼一說好像列強以及歐洲很多國家就沒有幾個無辜的。

本時空裡利奧波德二世沒有操作空間,不過死於其手的土著應該也有百萬計,至於美國人,恩斯特還是相對差一點,畢竟整個美國境內幾乎看不見多少印第安人的影子,其他列強自然也不需要多說,手上沒有數以萬計的人命,根本就不可能在19世紀成為工業強國。

而且恩斯特的性質和他們還是有些區別的,利奧波德二世和美國人等列強那是真正意義上的“屠殺”,而東非這“僅僅是”正常的工程損耗。

這些工程就算不讓黑奴來執行,那東非本國人肯定也會損失巨大,這就是發展的代價,所以說“正常”損耗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只不過在東非有人代替東非本國公民承擔了這些代價。

不過現在東非也算“自食其果”了,再利用完黑奴之後,如今東非的工程基本上只能有本國公民承受。

不過區別還是很大的,待遇上就不需要多說,羅布克茨手下的工程隊可以說裝備十分精良,挖掘機,推土機,吊機,運輸車輛樣樣不缺。

而這些近些年湧現出來的重型工程裝備也是東非在“四五”期間,敢於徹底淘汰黑奴的真正底氣所在。

隨著汽車和機械工業的發展,加上恩斯特在大方向上的引導,以及東非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很多前世工程裝備自然也更早的出現在世界上。

就拿挖掘機來說,早在上個世紀末,恩斯特就已經開始佈局液壓式挖掘機的研發工作,透過長達近二十年的努力,如今液壓式挖掘機終於實現了可以大規模生產並且用於實際生產。

而僅這一個小小的工程機械的出現,對於工程建設方面可以說完全是一場技術革命,至少在恩斯特本人看來,其重要性絲毫不遜色於內燃機,電力等技術的變革。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