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籬笆好文學>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三五計劃成績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三五計劃成績 (2 / 2)

戰爭初期,德國和奧匈帝國傾向於從東非採購原材料,而隨著戰爭向著僵持階段過渡,兩國開始學習俄國,直接從東非採購成品和半成品。

而巴士拉鐵路也在去年底開通,這將進一步保證東非和同盟國之間的貿易通道順暢。

在1915年,東非生產了三千六百萬噸鋼鐵,出口了將近四百多萬噸,其中有兩百多萬噸出口到歐洲各國,尤其是法國和義大利佔據大頭,其他則銷售到亞非拉國家和地區。

其他工業品,如汽車,電力裝置,橡膠,武器,醫療器械等等出口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東非經濟空前繁榮。

在交通建設方面,1915年底,東非鐵路總里程正式突破二十六萬公里,進一步縮小了和歐美地區的差距,等到四五計劃完成時,東非鐵路必然將突破三十萬公里。

東非公路建設也取得巨大成績,尤其是柏油路方面,再大規模開發委內瑞拉等地區的瀝青資源以後,東非城市和部分主幹道,迅速完成改造。

而東非全國運河計劃也完成百分之八十,代價則是數百萬黑人埋骨東非,可以說每公里運河都是用黑奴的血肉之軀堆砌而成的。

而在海運方面,三五計劃期間,東非新建和改造了近二十多座現代化集裝箱港口,東非商船總噸位也攀升到六百一十多萬噸。

民航業,三五計劃東非開闢了三條民航線路,建設了五座大型民航機場,東非民航業正式起步,毫無疑問民航業在東非未來交通建設中將佔有重要地位。

雖然東非這些年在鐵路和公路建設上取得了輝煌成就,但是東非有些地區註定了陸地交通是難以抵達的。

就比如東非的西南地區,也就是前世奈米比亞和波札那,有些廣闊的沙漠和高山地形,鐵路和公路十分稀疏,而面積又十分廣大。

而飛機顯然是非常適合西南地區的一種交通形式,這對於東非國防也有重要意義。

東非南部的陸地邊疆,直達奧蘭治河沿岸,而東非最西南的城市,奧蘭治蒙德幾乎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其物資供給和交流,幾乎完全依賴海運。

雖然東非有計劃建設一條奧蘭治河公路,將其和東部的阿平頓連線起來,但是也僅僅處於圖紙狀態。

從阿平頓到奧蘭治蒙德,長達數百公里的地區,幾乎就是無人區,只有寥寥幾個東非設立的邊防站,陸地交通完全靠兩條腿,想要在這裡建設公路的難度一點也不小,而且最重要的是難以收回成本,所以這條公路從上個世紀開始立項以來,遲遲沒有開工。

而飛機就不一樣,有了飛機,未來從奧蘭治蒙德到東非內陸將變得相對便利,而不再完全依賴海運,更何況奧蘭治蒙德本身人口也不多,如果建設一座機場,能極大滿足當地居民的出行需求。

三五計劃期間,東非的交通建設成績依舊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成績,這些交通建設也為東非經濟增長立下了汗馬功勞。

經濟和交通上表現出色以外,東非國防事業也取得了巨大進展,1915年,東非常備軍規模首次突破六十萬,達到了六十三萬之多。

這主要得益於東非突然獲得了大量大量殖民地,以及海軍規模的快速擴張,整個1915年東非在殖民地大量用兵,在包括東加里曼丹,棉蘭老島,加彭,喀麥隆,多哥蘭等諸多殖民地,對當地抵抗勢力進行大規模的清剿和鎮壓,東非殖民地駐軍多達十幾萬。

海軍自然也不需要多說,軍艦數量增加,東非海軍人員數量也在短時間內膨脹,從而來保證東非的貿易安全。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