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發展輕工業,東非又面臨一個嚴重問題,那就是按照東非的計劃不能完美解決市場商品的差異化問題。
畢竟人的需求各不相同,就拿最基礎的輕工業產品來說,一件裙子,哪怕是一樣的材質,也可以透過裁剪形式,顏色,厚度,高度,寬度等等特點,區分成上百,上千,乃至上萬種產品,從而滿足每一個個體的不同需求。
東非國內還好說,可以暫時將這種個體性需求壓制下來,但是一到國際市場,其他國家民眾可不買東非政府的賬了,單調的產品種類幾乎很難和同行競爭。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是東非政府的算力不足,全國的數學家和統計人員全部投入,也不可能完成這種工作量,更何況東非缺乏先進和高效的計算機械。
所以三五計劃期間發展輕工業,東非經濟政策必然要做一些變動,給經濟適度鬆綁,交給市場來解決這部分問題。
而東非作為一個君主制國家,本來從最初開始,就並不排斥市場,之所以完全按照計劃形式統籌全國經濟,其實也是為了效率,為了短時間內提高本國工業水平,必然會對一些問題視而不見。
當然,這種經濟上的政策變動,東非依然需要循序漸進,並不會以一步到位形式的開展,就像東非實行完全計劃經濟之前的九十年代,就已經進行了實驗,甚至從1896年到1900年甚至被稱為“準計劃經濟時代”。
同時,東非本輪經濟政策調整,也是為了對接國外投資,東非想在可能爆發的一戰中吃到更多紅利,就必然要和國際市場對接。
同時,隨著工業質量提高,東非需要把門開的更大,從而讓東非一些已經比較強的工業領域直接和其他工業國競爭,這樣也能對東非現有的工業形成競爭,避免東非的企業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
舉個典型的例子,前世美國民用造船業為什麼長期難以發展起來,一定程度上就和美國頒佈的《瓊斯法案》脫不開關係,前世一戰結束後1920年美國國會正式透過了《瓊斯法案》,也稱“海運商業法案”。
該法案規定:在美國境內航行的船舶必須由美國製造,並在美國登記;或者船舶的所有權至少有75%是美國公民擁有,船員必須是美國公民,該法案由於過度保護美國的造船業,讓美國的民用造船業變成了溫室裡的花朵,徹底失去了全球競爭力。
當然,前世美國民用造船業發展不起來肯定和去工業化,用工成本高等原因有關,這幾乎是前世很多發達國家的通病。
但問題是,除了風帆戰艦時代,一戰和二戰這種特殊時期以外,美國大部分時間,民用造船業都難以和其他國家競爭。
就拿現在來說,英國當然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而且英國大力發展金融行業,使得英國工業已經不如美國和德國,可是英國的造船業成本卻比美國和德國低的多,壟斷了大部分民用船市場。
所以允許競爭存在,才能讓本國企業積極改造升級,當然,東非即便放開部分工業領域競爭也是極其有限的,畢竟東非的輕工業現在過於薄弱,所以還需要再政策上繼續扶持,等輕工業發展到當前東非重工業層次以後,才能再討論更多的市場開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