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籬笆好文學> 第二百四十四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四十四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 (1 / 2)

為什麼歌爾韋斯坦要將中部農業區和莫三比克地區單獨挑出來講,自然有其道理。

在東非對農業分佈的最大因素實際上就是降水,九大農業區中除了兩河流域區(索馬利亞)以外,降水基本上都在四百毫米以上,而莫三比克和中部農業區的降水處在六百毫米到一千五百毫米之間,再往上就是真正的熱帶雨林氣候了。

一般而言,熱帶雨林氣候的降水量常年在兩千毫米以上,當然,像東非的剛果雨林是一個例外,其降水量一般在一千五百毫米到兩千毫米左右,特殊情況,特殊地區可能突破三千毫米,像亞馬孫雨林大部分地區基本就穩定在兩千毫米之上。

而降水量四百毫米以上才適合發展種植業,八百毫米以上才算溼潤區,所以東非年降水量能達到八百毫米以上的,除開熱帶雨林區域,整體上和東非人口,經濟分佈重合。

像加丹加高原,大湖區,都是緊挨著熱帶雨林地區的溼潤地區,最適宜農業種植,莫三比克地區雖然遠離熱帶雨林,但是受地形等因素影響,降水量也比較充沛。

當然,在九大農業區中還有兩河流域這個特殊的地方,而索馬利亞能並列九大農業區,完全依賴其發達的商品農業,距離歐亞市場最近,且農產品質量優異,棉花,瓜果類是輸出大頭。

“將全國分為這九大農業區,基本意味著東非農業政策向這些區域傾斜,其中重點就是在這些地區大力推進機械化耕作模式,依照各自地區的農業特點,統籌協調,統一管理。”

“同樣的,化肥,農機,農藥,修理廠等工業配套設施向這幾個區域重點佈置,保證我國糧食安全,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推動相關技術進步。”

這才是圖窮匕見,東非推動農業改革的根本原因還是為了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尤其是化工,機械製造,汽車,拖拉機,石化等產業。

在農業改革的同時,培養這些新興產業在東非生根發芽,並且發展壯大,畢竟現在這些領域,東非雖然暫時不落後於時代,但是想穩固其地位還要細水長流,依靠時間和政策上的積累。

恩斯特:“工農不分家,尤其是我們東非這樣一個正在轉型中的農業大國,毫無疑問,東非當前依舊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而成為一個初步實現工業化的世界強國,才是我們未來幾十年裡的目標。”

“雖然我們在工業發展領域取得了一些不可忽視的成績,但是相對於歐美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像歐美的強國,很多城市化已經超過百分之四十,英國更是超過百分之七十,接近百分之八十,德國也達到了百分之五十左右,全歐洲除沙俄外平均水平大概在百分之三十上下。”

“而根據我們近二十年來的資料,東非的城鎮化水平從八十年代初期的百分之二十上下,到九十年代初已經滑落到百分之十七左右,所以東非的工業化程序任重道遠。”

東非城鎮化水平之所以會倒退式發展,並不是東非工業發展慢,而是東非新增人口速度太快,拖慢了工業化進度。

當然,之前能達到百分之二十,也和東非在七十年代世界經濟危機中的優異表現有關。

而且七十年代東非總人口是遠不如九十年代的,所以九十年代的百分之十七,所代表的工業體量遠不是八十年代百分之二十可比的。

而且南非戰爭是一個重要轉折點,在此前東非除了建設本國經濟以外,還有開疆拓土,重點發展軍事工業,發展軍隊,保障國家安全等因素的拖累。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