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籬笆好文學> 第一百九十七章 安哥拉農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九十七章 安哥拉農業 (2 / 2)

東非從葡萄牙和布林人手中接過來的農業是一個完整體的農業體系,這一點和東非以前掠奪來的土地有著根本性不同。

所以東非政府的前期工作,根本不需要對當地進行大的改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奧蘭治,從緯度,地形,植被,降水,人口等綜合性因素結合來看當地最適合發展的就是畜牧業。

而安哥拉的情況最為複雜,從熱帶雨林到熱帶草原,再到熱帶沙漠,使得安哥拉擁有東非最豐富的農業開發條件,再加上本格拉寒流催生出世界第一五大天然漁場,漁業資源也十分得天獨厚。

“在1892年,安哥拉農業就已經恢復了戰前水準,到1893年,安哥拉農業規模更是增長了百分之五十六,其中海洋漁業資源開發增速在全國居於首位,僅在東方省和中央省之下。”

說到海洋漁業開發,一直是東非的短板之一,作為一個海洋大國,東非的海洋漁業資源開發率一直是偏低的,這一點從東非造船業就能充分得到體現。

在東非過去三十年的新增海洋船舶中,漁船佔比甚至不到百分之二十,與之相反的則是內陸水域漁船,佔比達到百分之百分之五十九點五六。

東非海洋船舶主要貢獻在商船和軍艦兩大類,軍艦數量雖然少,但是噸位大,而運輸船舶大發展則是為東非工農業出口提供條件。

東非的原始積累,就是以農業和礦產資源開發為起點,尤其以熱帶經濟作物和寶石,稀有金屬為導向,這些年隨著東非工業規模迅速提升,工業產品出口也在飛速發展。

種種原因導致,東非對海洋資源的開發投入嚴重不足,以至於安哥拉海洋漁業資源能直接排到全國第三的位置。

要知道,當前東非治下安哥拉海洋捕撈業,實際上是完全繼承葡萄牙統治時代的海洋捕撈業,而安哥拉在此前僅僅是葡萄牙人的殖民地,也就是說一個殖民地的海洋捕撈業在此前就能同東非全國相比,這一點是很驚人的。

而驚人的地方不在於安哥拉海洋捕撈業的發達,而是東非海洋捕撈業過於落後。

不過這種落後並不是因為技術等原因造成的,而是東非國家經濟發展結構造成的,東非一直推進農,礦,工三大產業發展,且方向一直是由東部沿海向內陸地區推進,自然容易忽視海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

而且作為畜牧業大國和擁有多個世界級湖泊和多條世界級河流的東非,內陸漁業資源十分發達,所以東非本身肉類來源豐富,且相較於其他國家,東非優良港口少等綜合原因,東非當前對推動海洋捕撈業的興趣不大。

當然,這種情況隨著安哥拉和西南非洲併入東非,勢必會有所改善,尤其是西南非洲地區,極度依賴海洋捕撈業,當地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本身不適合發展其他型別農業。

安哥拉南部的港口地區也和西南非洲情況類似,沿岸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且優良港口不少,除了部分軍事需要以外,適合發展為大型漁港。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