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0年10月20日,原本的哈布斯堡家族就絕嗣了,當時哈布斯堡家族長公主瑪麗婭·特蕾莎繼承了奧地利大公、波希米亞和匈牙利的王位。而她的丈夫洛林公爵弗朗茨落選神聖羅馬皇帝,也就是說如今哈布斯堡家族的父系是洛林家族。
洛林家族對哈布斯堡家族的貢獻可能就是改善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基因,所以奧匈帝國皇室成員長相都還算可以。
光是明確要前來參加恩斯特婚禮的德國皇室成員和諸侯就有十多位,加上域外國家,像瑞典,羅馬尼亞,俄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等一眾國家都會有人前來,作為婚禮舉辦地的奧地利就更多了。不過除了弗朗茨以外,沒有什麼大國君主親自到場,各國王儲倒是來了不少,比如普魯士派來的是皇儲腓特烈,沙俄皇儲亞歷山大三世等。
貴族婚禮是一個重要的社交平臺,同時是不太重要的政治交流平臺,已經暗中結盟的三國皇儲聚在一起交流一下感情,魯道夫是年齡最小的一位。
說實在的,三個皇儲只有腓特烈的能力肯定沒有問題,作為帝國政治的重要參與者,常年輔助威廉一世,在普魯士官員和軍隊中都有深厚的根基。
亞歷山大三世就差許多,本來王儲的位置輪不到他,但是他的大哥尼古拉在1865年,意外地從馬背上摔下來,患重病離世,所以亞歷山大三世成為皇位順序第一繼承人。
至於年齡最小的魯道夫,就慘的多了,只有恩斯特知道魯道夫的太子之位還遙遙無期。
雖然歲數小,魯道夫面對其他兩個帝國皇儲絲毫不落下風,他們在關於世界格局問題上展開了激烈討論。
“當前世界,實力最強的就是英法兩國,他們制定的國際秩序依然在發揮效力,雖然我們三國都不弱,可是我們的地理位置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狀態。”亞歷山大三世侃侃而談。
“說到底是地緣的問題,歐洲大陸太過狹窄,我們又偏偏居於歐洲腹地,這裡的騰挪空間遠不如整個世界寬廣,可是海洋已經被英法兩國控制,從這個方向上來說,美國人都比我們有優勢多,只不過現在美國人被英國壓制,還不敢輕舉妄動,可一旦有人給美國鬆綁,那美國會成為整個歐洲的敵人!”魯道夫上來就給美國扣帽子,也不知道是受了誰的影響。
這時老油條腓特烈才開口道:“呵呵呵,今天是恩斯特結婚的日子,我們就不要討論這些話題了,國際秩序變動既有它的規律也有意外性,這些問題離我們還很遠。”
“再者說,我們三國的關係最好不要受到外國輿論的影響,槍口對外我們才有機會,所以團結很重要,我們任何一家也不可能在歐洲獨大,因為這是英法等國是不希望看到的我們三國中任何一家力量失衡的。”
嘴上這麼說,實際上腓特烈才是三個人中唯一深度參與到國際事務中的人,他很清楚當前德奧俄三國當前的體量已經是英法能容忍的極限,誰想更進一步的話,那就要靠拳頭解決問題了。
腓特烈總結道:“在外部環境惡劣的情況下,我們之間的競爭是沒有任何用處的,所以要擱置爭議,抱團取暖。”
腓特烈也是希望奧匈帝國和沙俄之間少點爭執,巴爾幹雖然重要,可更要警惕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雖然亞歷山大三世和魯道夫現在只是兩國皇儲,但是以後當了皇帝,腓特烈希望他們記住自己今天說的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