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莫斯卡託:“沒有關係,對於我來說任何關於自身的事,都還是親自確認一下為好,不然晚上我是會睡不著覺的。”
既然拉莫斯卡託這麼說了,瓦萊喬也不再勸,自己只是擔心拉莫斯卡託適應不了基圖伊鎮的環境,雖然說是從村子升級為鎮子的,但是基圖伊之前作為村子都是臨時設立的,基圖伊屬於比較缺水的地方,所以一開始只有十幾口牧民家庭,東非對那裡開發很晚,當地條件很差。
瓦萊喬:“那好吧,不過這件事還是要在你考察完內羅畢市後再做打算,到時候我們會派人送你去看一看基圖伊鎮的情況。”
接下來瓦萊喬帶著拉莫斯卡託繼續在內羅畢城區轉悠,內羅畢市區不大,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個西城區,一個東城區,還有一個紡織園區。
前兩個是居住區,東城區就是最早的內羅畢移民居住地點,而西城區是新移民的居住地。
東城區人口結構比較均衡,而西城區透露著濃郁的義大利生活風格,很明顯水城居民們還沒適應這種東非內陸高原生活。
威尼斯溼氣比較重,而內羅畢屬於乾爽,因為大氣層相對稀薄一些的原因,陽光也比較燦爛。
拉莫斯卡託對西城區明顯比東城區更加感到新奇,作為土生土長的奧地利人,他不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多義大利人,他去過的裡雅斯特,那裡就有不少義大利居民,也是和德意志人混居,但是沒有這麼多東方人,西城區結合了德意志,義大利,以及東方三大特色。
拉莫斯卡託好奇的問道:“西城區內有多少德意志人?”
瓦萊喬:“我們德意志人數量大約是七千多人,義大利人有四萬多,東方人有三萬多。”
這個資料肯定是有問題的,因為奧匈帝國境內的所有民族移民到東非後都會被統計為德意志人,所以拉莫斯卡託認為的德意志人真實數量應該在兩千人左右,不過瓦萊喬是不會透露給他的。
被矇在鼓裡的拉莫斯卡託接著問道:“其中大多數德意志居民應該是來自奧地利吧!”
瓦萊喬:“嗯,主要來自奧匈帝國,還有相當數量是來自德國的薩爾和洛林地區。”
拉莫斯卡託:“你們在移民這一塊成績確實做的很好,我曾經在奧地利和匈牙利農村考察的時候就見過不少東非招攬移民的組織,所以這些年來你們東非大概在奧匈帝國招了多少移民?”
瓦萊喬搖搖頭道:“這我可不知道,我只是個小小的市長,對王國整體資料並不瞭解,不過按照內羅畢情況估計的話,要我說奧匈帝國移民保守在五十萬人以上,這還沒有算德國移民。”
就如瓦萊喬所說的,他並不清楚王國的整體移民資料,所以估計的奧匈帝國移民數量太保守了,奧匈帝國作為東非王國僅次於遠東的移民來源國,其移民數量早就突破了百萬規模,同時來源奧匈帝國的德意志移民數量也僅次於南德意志諸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