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六月份,黑興根船隊就已經悄悄的在德意志地區做準備,隨著法國宣戰,德法邊境,甚至法國境內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居民也有部分搭乘東非移民的順風車向東非遷徙。
阿爾薩斯和洛林作為曾經的神羅故土,其大多數居民本質上是法國統治下的德意志人,說高地德語(實際上就是說南德意志方言),巧了黑興根王室也一樣,像普魯士和北德意志聯邦裡的那些北方邦國,屬於低地德語。
同時南德意志和阿爾薩斯和洛林以及奧匈帝國還都是天主教區,所以南北德意志文化差異還是有些大的,這也是南德意志天然傾向於奧地利(奧地利的德語從巴伐利亞方言演變發展而來)的原因。
東非殖民地到東非王國,這三年來,原本南德意志地區的過剩人口已經被東非汲取的差不多了,加上這次戰爭,南部的巴登和符騰堡人口可能會迎來一次負增長,巴伐利亞具體情況不太好說,估計也差不多。
南德意志移民和奧匈帝國移民在純德意志人群中的主體地位,加上黑興根王室本身來自南德意志地區,所以東非整體文化屬性更加偏向南德意志。
這樣也好,半死不活的奧匈帝國對海外干涉能力有限,也沒有這方面意願,普魯士過於強勢,所以選擇奧匈帝國合作更讓人放心。
而東非距離奧匈帝國除開地中海之外,僅僅隔著一個接近三百萬平方公里的埃及,所以理論上奧匈帝國可以照顧到東非這個小弟,不遠不近,位置正好。
而恩斯特已經為義大利移民準備好了位置,尚比亞區域大量土地都需要人口填充,也不用太挑地方,直接把新城鎮建立在土著人聚居的地方。
形成聚落的地方,環境都不會太差,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當地“勞動力”,把新土地開發出來。
義大利移民將和遠東移民,德意志移民一起被散佈在尚比亞地區的各個省份,同時從東部遷出一部分居民指導其農業生產與勞作。
東非是典型的熱帶高原農業,其經驗、氣候和遠東,歐洲皆不同,早期東非農業發展一方面吸取土著農業經驗,一方面從南美和墨西哥尋找“專業人士”指導,經過三年摸索才有瞭如今的東非模式,所以這些新移民也需要老移民的幫扶和指導。
尚比亞氣候條件與東非高原無異,連降水,緯度都一樣(雖然尚比亞在內陸),所以按照東非高原模式發展完全沒有問題。
……
“湯姆,還有一件事,馬賽那邊做的乾淨一點,我們只負責原料輸入和商品生產,其他事交給梅迪納家族完成即可,在非德意志地區我們的宗旨就是有錢大家一起賺,不要直接插手政治,這方面讓我們的盟友來做就可以了。”
“是,殿下,我會仔細排查的,絕對不會出差錯。”
對於梅迪納家族等黑興根王室的友好勢力,自然需要扶持,這次普法戰爭就是一次機會,恩斯特知道法國要輸,但沒完全輸,至少法國人民沒有投降,而梅迪納家族藉助這次戰爭可以在法國南方積累自己的聲望,反正普魯士最多打到巴黎附近,梅迪納伯爵可以肆無忌憚的在後方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贏得法國民眾的好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