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政治經濟標準,東非是妥妥的封建農業國家,可封建和農業不意味著沒有工業。
現在連清政府和日本都在搞工業建設,東非自然不能甘於人後。
不過遠東這兩個國家底蘊太強,就拿日本來說,歷史比較長,人口非常密集,該有的東西都有,只不過落後於時代了而已,東非無非就是地盤比日本大一點,其他好像還真沒啥優勢,礦產倒是不少,但是也要先開發出來才行。
而且日本目前改革也不算太難,畢竟日本人忍辱負重是有一套,只要他們願意給英美兩國開綠燈,英美也是願意扶持日本的。
歷史上日本也是如此做的,單就建設東京到大阪、橫濱和兵庫的鐵路,明治政府就以全日本海關稅收為抵押在英國發行了100萬英鎊的債券。
而且扶持日本,可以扼制遠東和沙俄,戰略上英美兩國也需要一個強大一點的日本。
東非就沒有這個條件了,現在東非都沒有引入過外資,也不能這麼幹,別說英美兩國,就是普魯士和奧地利都不行。
那不是引入外資,而是要黑興根王室的命,畢竟東非對於各國來說基本沒有合作利用價值。
反而是潛在的競爭對手,畢竟東非旁邊沒有一個貪得無厭的沙俄,東非自己就是“非洲沙俄”。
所以東非的一切貿易都只經過黑興根財團執行,資料都掌握在自己手裡,也不會公佈出去,避免引起其他國家關注。
壞處也不是沒有,那就是資金缺口大,東非建設完全依附黑興根財團,這也是恩斯特選擇農業作為東非立足點的原因。
農業投資小,回籠資金的速度也不算慢,賺錢倒是不怎麼賺錢,但是人留住了。
“這次伱們要重點關注採礦和鍊鐵的裝置,爭取在東非建設完成一個初級工業城市。”恩斯特說道。
恩斯特說的就是姆貝亞市,深居東非腹地,資源條件良好,煤鐵資源都具備,氣候也適合搞工業,就是交通條件不太好,不過東非的工業產品肯定是自用,內部消化就行了,用不著出口。
“殿下,相應的機械裝置是不難,不過光有機械裝置沒有專業工人這個問題可不好解決。”
“這一點你放心好了,到時後我自然有辦法解決,你就不用操心了。”
恩斯特所說的解決辦法就是“付費上班”,恩斯特准備從遠東抽調一批移民到魯爾區“實習”,工資由自己付,讓他們進入魯爾區的工廠裡積累一段時間經驗,然後直接派往東非。
這點錢恩斯特還是掏的起的,說實話,你準備給遠東移民發多少工資?維持個溫飽就足夠了,多一分恩斯特都不掏。
而德意志的工廠主也沒有拒絕的理由,人家“免費”給你打工一段時間,你就說用不用吧!
這樣就解決了最基礎產業工人,再低端的也就是那些沒有技術含量的重活,累活,就上“勞工”,高階的則從歐洲用重金招聘,也用不到太高階,水平一般的技術人員就行,也就是給那些二手機器隨時檢修,保證裝置正常運作。
這次收破爛活動搞得挺轟動,整個魯爾區都是黑興根財團的目標,因為這裡的工業裝置最齊全,城市也密集,不至於在整個德意志到處跑。
而且裝置到手後,拆成零件藉助河運和鐵路可以直達北德意志聯邦港口裝船運往東非,十分便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