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東非的水泥等現代工業材料,嚴重依賴進口,而這些工業材料的原料在東非一點也不少,完全可以自己生產,而東非缺的只是工廠等設施。
歐洲最早進行水泥工業化生產的國家是英國,時間是1824年,然後水泥廠就在整個歐洲遍地開花。
水泥本來也不是什麼高科技,當然這個高科技是相對於歐美國家來說的,歐美以外的國家還需要大量進口。
搞到水泥的生產裝置對於黑興根財團來說並不困難(亞洲第一家水泥廠源於日本在1871年建設),隨便在德意志地區收購一家小水泥廠就能解決。
德意志地區邦國那麼多,每個邦國都有些產業,所以恩斯特想搞到一些技術和工廠十分簡單。
說幹就幹,很快黑興根財團就在漢堡收購了一家經營不善的水泥廠,恩斯特自然不打算在德意志搞水泥生產,現在德意志的水泥行業已經非常捲了,利潤不算太高,而且黑興根財團在歐洲沒有什麼大型礦產來支撐這些傳統工業。
並且,傳統工業的巨頭,那都不是恩斯特能碰瓷的,所以黑興根就以輕工業和比較前端的科技領域發家。
目前,德意志許多電力公司和搞科技研發的公司,背後都有黑興根銀行的投資,這些都是未來黑興根財團的奶牛。
收購了水泥廠後,連裝置帶人直接從漢堡的港口用自家的船隻輸送到東非去。
二手,虧空導致老闆急於出手,所以價格非常便宜,而水泥廠的員工直接被恩斯特以援建的明義打發到東非去了。
如果讓他們留在東非,這些工人肯定是不幹的,所以恩斯特採用高薪加派遣的方式讓他們去東非指導水泥廠建設。
第一個水泥廠的選址就在達累斯薩拉姆,從漢堡到達累斯薩拉姆一路海運,還是相當便捷的,同時也方便裝運。
接下來,恩斯特打算在東非的幾個重要城市都建起一座水泥廠,第一批入選的是蒙巴薩、多多馬,姆貝亞,基蘇木,松蓋阿。
東非的城市,準確來說就是小鎮,人口完全不夠看,而且普通人也完全用不著,傳統方式建築的房子就很好,至少目前夠用。
投資大約五萬英鎊,這筆錢真的是非常少,因為東非也用不了那麼多,水泥主要用在特殊路段和東非的城市,所以後續幾家水泥廠的規模甚至比不上達累斯薩拉姆的規模。
……
達累斯薩拉姆。
東非第一家水泥廠廠房正在抓緊建設,在機器裝置發往東非之前,達累斯薩拉姆的工作人員透過電報就獲得了訊息。
這家水泥廠將會成為當前東非殖民地第一大水泥生產廠,並且維持一段時間。
因為要抓緊投產,儘可能的滿足東非殖民地的需求,所以規模不能小。
後面再建幾個也是小廠,之所以多建幾個也是為了縮減運輸成本,如果東非殖民地能解決交通問題,其實建不建當前都沒有太大問題。
而東非最不缺的就是人力,開發肯亞北部時,東非殖民地抓捕了大量的部落人口,用來補充勞動力,所以在西北戰場時東非沒有在西北抓捕土著,反而將他們全部驅趕了出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