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籬笆好文學> 第一百零二章 “大殺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零二章 “大殺器” (2 / 2)

這麼做就是為了防止有些人去食用,畢竟移民以前都是餓過來的,土和樹皮都吃過,過夠了苦日子,就害怕有人偷偷摸摸給自己加餐。

在這種嚴防死守中,東非殖民地的居住條件自然大大提升,衛生狀況比同時代任何地點,包括歐洲都要好。

而後續奧匈帝國和巴拉圭移民到來時,東非已經初具規模,他們都被分配到華人移民已經開發出來的城市和村落,用來稀釋華人數量,防止未來形成利益集團(比如民族)。

加上越來越多華人和白人女性通婚(亞美尼亞,巴拉圭等),潛移默化中東非政府就融合了各個民族,只要未來透過祛除各國移民除了德意志文化之外的文化特徵,人口融合就完成了。

雖然當前東非殖民地的生存條件大為好轉,熱帶疾病被壓縮在同緯度非常低的水平。

可想徹底滅蚊是不可能的,而蚊子又是最重要的疾病攜帶者,所以繼續加強衛生整治活動外,透過科學手段驅蚊滅蚊也不能少。

還是那句話,當今時代的人們對蚊子作為疾病傳播者的認知那是根本就沒有。

19世紀末,歐洲的科學家才發現蚊子是瘧疾等熱帶疾病的傳播源,展開了對蚊子的研究。

所以現在,整個世界只有恩斯特和東非殖民地的人相信蚊子是瘧疾等疾病的傳播者。

倒不是恩斯特自私,不向全世界宣佈,問題是自己也是透過前世知道的,自己也不是這方面的研究人員和權威,說出去估計會被人笑掉大牙。

東非就不一樣了,文盲遍地,輿論掌握在恩斯特自己手中,隨便編幾個不存在的專家,讓手下人按照自己的指示去實行就可以了。

初期,可能人們還不情不願,畢竟一切都是強制實行,可慢慢的,隨著衛生和環境的改善,瘧疾等疾病真的就減少了,移民也就樂的改變(畢竟誰也不想死)。

而早期使用華人移民的好處就展現出來,服從性強,反抗意識弱,受到遠東政府文化薰陶,即使有怨氣也先憋著,所以東非殖民地政府強制實行的衛生改進運動順利實行。

而等到其他國家移民到來,這套模式已經成熟了,成為了東非殖民地的常態和日常,而新移民畢竟開始人數少,只能照著做,這樣注重衛生就變成了東非殖民地的鐵律,所有人都要照著條律做。

馬上,來自德意志地區的移民就要到來東非了,而黑興根財團又傳來了好訊息。

由恩斯特資助,與德意志各大學合作,共同研究的成果,除蟲菊酯被提煉出來。

只要後續,按照前世的蚊香,照葫蘆畫瓢,聘請專業人士設計生產蚊香的機器,就可以量產蚊香這一熱帶地區蚊蟲“大殺器”了。

這無疑將再次提升東非殖民地的生活條件,進一步減少瘧疾等疾病的傳播。

而且蚊香生產可以給黑興根財團帶來一筆新財富,而且東非本身就是除蟲菊生產地,可以進一步形成完美的產業閉環。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