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其中一個關鍵環節,就在於社會財富的分配問題,所以,在六五規劃期間,繼續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對於我們來說十分重要。”
“尤其是在國際工黨活動日益猖獗的現在,我們如果不處理好這個問題,那沙俄就是帝國的前車之鑑。”
“同時,做到這一點,也有利於帝國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增強帝國應對經濟危機的能力,進而避免政治上的危機。”
“而具體做法,則在於在不影響經濟運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維護勞工權益,比如強制地方最低工資標準,規範勞動時間和強度,加強勞工福利待遇,設立各種勞工保險等等。”
“這都需要我們接下來進行重點探索,畢竟,如果我們不主動去做這些事,那工黨肯定願意幫我們做,而且還會把我們一腳踢開,掛在路燈上。”
外憂內患下,才能更好的鞭策東非的官僚們,所以,蘇聯這個國家存在的意義也在於此,只要它矗立在那裡,對於世界其他國家政府就是一種鞭策。
恩斯特接著說道:“同時,這也是為了更好的刺激國內的消費,只有民眾手裡有了錢,他們才有意願購買更多的商品,從而促進經濟的迴圈。”
“在如今這個關稅壁壘問題日益嚴重的時代,我們必須不斷鞏固帝國的經濟護城河,更加完善國內的大迴圈。”
“甚至在情況最危急的時候,我們說不得要重提一些全面計劃經濟時代的政策和辦法。”
顯然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因為從19世紀中期到本世紀初,世界爆發經濟危機的頻率實在太高,幾乎隔幾年,經濟危機就要爆發一次。
而上個世紀,東非能夠做到獨善其身,那是因為當時東非實行閉關鎖國的大國策,根本沒有主動融入世界市場體系。
但是,現在顯然是不行了,自從東非全面開放以來,經過這十幾年的發展,東非已經深度和世界市場繫結,此時的東非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這同樣也意味著,如果再次發生世界性經濟危機,東非經濟必然會受到牽連,而且成為主要受害者之一。
就目前的情況,東非想透過對外轉嫁危機,那只有一個辦法,也就是擴張經濟勢力範圍,這其實和過去歐美不斷擴張海外殖民地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只不過,現在全世界的勢力範圍已經瓜分完畢,任何國家想繼續擴大自己的經濟疆域,那只有一個辦法,也就是“搶”。
上一個這麼做的國家,就是德國,但是德國面對英法瘋狂反撲,沒有成功。
而東非的戰爭潛力,可能比德國大許多,但戰爭毫無疑問是最後選項。
恩斯特說道:“如今我們和其他國家的競爭,更重要的是拼基本功,也就是社會穩定性更強,經濟基礎更紮實,產業更加高階,抗風險的能力更高。”
“而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對科技創新的投入,繼續完善本國產業鏈和工業體系,同時重視對本國民眾生活的基礎保障,健全各項經濟和政治制度等等。”
“只要我們能夠在遇到經濟危機的時候熬的過其他國家,最後出問題,那就是巨大的勝利。”
縱觀恩斯特的講話,就可以發現,他所說的一切問題都指向了一個方向,那就是應對可能發生的世界性經濟危機。
這很正常,畢竟如今已經是1925年,這也就意味著距離前世1929年世界經濟大危機這個時間節點越來越近。
光是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場危機的嚴重性,除了世界這個限定詞以外,還要加上一個“大”,世界經濟大危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
包括前世的美國也是如此,只不過美國人“熬”過了最危險的時間段,等到了二戰的爆發,並藉此機會成功上岸,成為世界新的執牛耳者。
恩斯特心裡有一種預感,那就是他所處的時空裡,世界經濟大危機可能來的更早,且更加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