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免費閱讀> 第六十三章 新農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三章 新農業 (2 / 2)

所以二五計劃期間,卡波蘭市一共分配到了兩家現代化工廠,一座小型規模化肥廠,一座中等規模的軋棉廠,由此可以看出現在東非工業化的不易。

東非六百多座城市,在二五計劃期間能夠分配到的資源一平均下來,就少的可憐,有些城市甚至一座現代工廠都沒有,這也是目前東非工業發展的窘境。

當然,相對於一五計劃期間,東非的二五計劃顯然具有了更多優勢,而且處在工業發展初期的東非,前期工業化的道路必然是曲折的,但只要隨著時間推移,工業化速度也會越來越快,尤其是東非在新興工業方面佔據了絕對優勢。

“二五計劃期間,能分配到工業資源就已經相當不易,我們省尚且如此,全國其他地區的困難可想而知,當然,相對於過去,這些年來東非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其他地方我不太瞭解,就拿我們市而言,工農業產值就比一五計劃之前提升了百分之三十多。”

“下面的鄉鎮發展速度也很快,尤其是農業方面,等到二五計劃完成,我們市的農業規模恐怕要比之前增加一倍以上。”

卡波蘭市在二五計劃期間,響應省政府計劃,將重點提高棉花種植面積,如今卡波蘭市棉花種植就已經排在全省第二的位置,如果擴大一倍,那就有可能成為全省最大的棉花種植基地。

而卡波蘭市擴大棉花種植面積的底氣,來自於水利設施條件,如果在十年前,卡波蘭市水利設施尚且沒有完善的情況下,就算想擴大棉花種植面積也沒有這個條件。

作為波西米亞省最西部,卡波蘭市還有大量可利用土地,至於勞動力上,雖然這幾年黑人人口減少比較快,但是本市的人口出生率比較高,所以並不需要為勞動力發愁。

棉花采摘需要大量勞動力手工完成,畢竟東非還沒有成熟的棉花采摘技術,這一點是比較遺憾的。

當然,在二十世紀初,棉花采摘對世界各個主要棉花種植國而言都沒有較好的辦法,就算美國西部也要老老實實的採取人工辦法,過去美國南方種植園主要靠黑人奴隸來完成這項工作。

當然,東非棉花采摘主要靠本國國民和黑人勞工配合完成,當然,隨著黑人勞工數量極速下降,這也使得東非更加急迫研發新農具。

不僅僅是棉花,像水稻,小麥等等農作物都有類似需求,不過因為棉花采摘的複雜性,難度比較高,所以農具研發進度很不理想。

而水稻和小麥機械化種植,已經有了眉頭,不過因為技術尚且不成熟的原因還不能像拖拉機這樣大規模推廣。

二五計劃期間,東非農業領域的技術變革主要還是增加拖拉機和農藥,化肥產量,以及進一步完善農田水利建設。

至於農業再進一步發展,主要還是受制於技術上突破的困難,不過有困難並不意味著沒有成績。

隨著東非教育和產業發展,東非新技術正在加速發展,科研領域成果顯著增加,尤其是一五計劃期間,大量新技術得到應用,極大提升了東非工業化進度,所以在二五計劃期間,東非政府將進一步推動新技術在農業和工業領域的應用。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