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立各類國有企業至少五十家,鋼鐵產量突破三百萬噸(當然東非在兩百多萬噸),耕地面積突破十五億畝,糧食產量至少突破兩千億(當前一千百七多億斤),鐵路突破七萬公里(比鐵道部原計劃還要少三萬公里)……
而且在一些經濟領域,目標制定相當含蓄,畢竟短時間內,計劃經濟委員會對東非國情的瞭解並不透徹,並不能掌握詳細的資料。
所以只能說鼓勵各個行業發展,推動產業升級改造,大力發展國防軍事工業……等不確定性話題。
對此恩斯特是比較能理解的,畢竟是沒有經驗,所以恩斯特的要求也不高,等到四年之後,估計計劃經濟委員會才能熟悉相關工作,到時候就不會像現在這樣“手足無措”了。
這也讓東非的其他政府部門看了“笑話”,畢竟工作業務不熟練,使得東非的計劃經濟委員會看起來不倫不類,其制定的經濟發展目標,甚至不及原各級政府部門制定的計劃。
其中就包括鐵道部,鐵道部設計的原方案是1900年之前,東非鐵路總里程突破十萬公里,被計劃經濟委員會一砍,直接沒了一個法國全國鐵路里程。
當然,初期計劃經濟委員會的任務主要是磨合和學習,其制訂經濟政策只具有指導意義,如果鐵道部能超額完成任務自然再好不過。
不過計劃經濟委員會給出七萬公里這個資料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其資料是按照往年東非鐵路建設資料來制定的,畢竟東非鐵路建設有高峰也有低峰,按照他們的預估,未來四年內,東非鐵路建設很難達到七,八十年代那種規模,畢竟七。八十年代鐵路建設爆發有經濟危機這個因素。
關於兩者的爭論,只有透過時間能夠來證明,在此前,鐵道部自然依舊按照原計劃規劃國家鐵路建設方案。
所以,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成立之後,在1895年到1900年之間,幾乎不會對東非國家經濟發展造成太大影響。
實際上,就是沒有這個部門,目前東非經濟在世界經濟復甦這個大週期裡,發展速度也不可能太慢。
在19世紀末,正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爆發期,只要能維持國家整體穩定,就算遠東帝國當前政府都能取得不錯的政績。
事實上,遠東各國經濟和東非有很大相似性,那就是洋務運動中政府興辦的大批企業,實際上就是國有企業,而這個時間段正是遠東帝國軍事工業等領域快速發展的階段。
當然,遠東帝國政府顯然在工業投入上還是有些畏首畏尾,不像東非全部都是大手筆,這也和兩國國情有很大關係。
尤其是在遠東戰爭之後,這可以看做遠東帝國的一個國運轉折點之一,在經歷了十幾年的和平發展之後,遠東戰爭也意味著區域動盪的重新開始。
而東非則因為南非戰爭,未來十幾年內都將處於和平穩定狀態,這種情況下,東非很有可能極速縮小和遠東帝國在經濟體量上的差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