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阿比西尼亞帝國的經濟殖民是建立東非經濟圈的重要一步,因為當前東非周邊唯一經濟體量不錯且獨立的國家只此一家。
像其他國家各地區,除了英國開普敦和義大利紅海殖民地以外,沒有一家人口突破百萬的。
開普敦是發展歷史早,從荷蘭到英國經歷了上百年發展時間,且在南非戰爭結束後,大量布林人回流開普敦殖民地,使得開普敦人口進一步提升。
而紅海殖民地初萃是亞平寧半島人口外溢的結果,在繼德國之後,義大利已經成為歐洲移民的主流群體,前幾年東非的莫三比克和安哥拉就吸納了不少義大利移民。
這使得東非的義大利移民群體迅速追趕斯拉夫移民群體,不過東非境內斯拉夫移民群體主要來源於奧匈帝國南部各個地區,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深受德意志化影響,而來自沙俄的斯拉夫移民反而數量並不算多。
東非周邊國家情況,也就是除了阿比西尼亞帝國之外,其他全是殖民地,這才是非洲大陸上的應有的狀況,像東非這種非原住民的獨立國家,才是真正的奇葩。
……
第一鎮市。
“1873年以來,大量生產裝置從德國等地進口,從而實現了我國工業的跨越式發展,但是如今已經過去近二十年時間,很多裝置已經落後於時代,東非整體的工業技術和裝備也需要革新,尤其是非新興工業領域。”
東非一直想對自身的工業體系進行升級換代,因為東非進口裝置大多是在七十年代,但是有些裝置的實際年年齡可能要更早。
恩斯特接著說道:“目前老舊工業裝置主要集中在中,東部內陸地區,所以這次技術裝置革新,優先從內陸地區開始,同時應該以採取東非自主的新技術和新裝置為主。”
“當然,老舊裝置依舊也不用立馬淘汰,集中向西部和北部轉移,從而實現我國工業整體實力的進一步良性發展。”
在七十年代,東非當時國土依舊主要在東部,所以工業基本部署在東部地區,而進入八十年代,隨著東非對中部地區的開發,大批落後產能轉移進入中部,促進了中部重工業基地的興起。
當然,在八十年代中後期,隨著東非教育,經濟,研發能力提升,東非重點部署了的幾個工業領域優先部署中部地區,包括電力,汽車,鐵路等,才勉強實現中,東部工業水平的齊平。
不過,相較於東部沿海區域,東非內陸整體實力依舊偏弱,畢竟當前世界的技術中心在歐洲,東部沿海能更加便利的對接世界市場。
所以達累斯薩拉姆市,蒙巴薩市等沿海城市才能在東非各個城市中一騎絕塵,要知道東非這是在東非政府拉偏架的情況下,政策優先向內陸地區傾斜的結果。
“我國內陸地區,目前發展水平不錯,已經能同東部沿海區域形成競爭力,但是除了中,東部以外,國內其他區域的經濟發展嚴重滯後,尤其是納入我國版圖較早的北部地區。”
“現在隨著東非和阿比西尼亞帝國經濟合作進一步深入,我們理應在靠近阿比西尼亞帝國周邊部署一批工業,從而縮減生產成本,同時也能實現產業的進一步最佳化。”
雖然,東非存在大量落後產業,但這些產業放在落後地區那也是較為先進的,尤其是對東非偏遠地區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