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東非沿海地區屬於外向型經濟,並不能代表東非的全貌,尤其是內陸地區國情迥然不同,費爾南德斯以前只是看到東非表面的飛速發展和繁華,具體情況如何,還要體驗一段時間才能有所深入瞭解。
……
馬普托市。
“目前我們已經恢復了馬普托周邊七十一處種植園的生產,原本馬普托周邊有大大小小種植園四五百處,在我們接手以後,對當地的種植園進行了全面整合,最終形成七十一個超大型種植園。”
“在種植園勞動的主力是葡萄牙人留下的黑奴,葡萄牙人在馬普托的黑奴就有四萬多人,戰爭時期他們又強徵了許多黑人,這些都可以在東部牲畜和機械到來之前,維持種植園的開發,不過到時候種植園就要變成大型農場了。”
熱帶種植園是典型的密集型勞動產業,就比如棉花收割,在19世紀想完成機械化是很難做到的。
世界三大棉花產地,美國,印度和遠東帝國無不是人口稠密的區域,像美國就是因為棉花種植園人手短缺,所以引入大量黑奴,南北戰爭時期南方種植園裡大量黑人,北方的資本家們肯定眼饞。
而東非對南莫三比克的定位,顯然不是棉花等熱帶經濟作物種植,而是糧食種植業。
像莫三比克南部這樣優質的黑土地加上面積廣闊的平原,不種糧食就太可惜了,這裡可以說比大湖區的土地還要肥沃,雨水溫度也剛好適中,處在南迴歸線附近,不偏不倚。
東非大部分國土都在南北迴歸線之間,尤其是北部,最遠也就抵達蘇丹南部地區,距離北迴線還有一段距離。
所以南非地區,對於豐富東非的氣候環境有巨大作用,最南端奧蘭治河流域已經越過南迴歸線,抵達南緯三十度左右。
當然,東非大部分地區受地形影響,形成熱帶草原氣候,同時因為海拔高的原因,溫度偏低,在特徵上類似於於亞熱帶氣候。
不要小看莫三比克南部這塊在地圖上看起來不大的平原,其面積卻達到了33萬平方公里,是非洲最大的平原之一,而遠東帝國最大的東北平原也才35萬平方公里。
當然,相對於東非廣闊的國土,這點平原面積根本就不夠看,東非的平原基本集中在東部沿海,而且北部索馬利亞雖然是平原,但卻是熱帶沙漠氣候,蒙巴薩到基斯馬尤之間的平原也因為降水稀少,以乾旱草原為主。
而莫三比克就不一樣,平均年降水量在750mm到1200mm之間浮動,而且河流眾多,河網密佈,上游多為高原山地,在下游形成了廣闊的沖積平原,在這種情況下,莫三比克的土地自然十分肥沃。
“根據達累斯薩拉姆市的訊息,他們第一批農業拖拉機至少要等到今年年末才能抵達馬普托,因為以前他們還沒有如此大規模批次生產過這麼多臺拖拉機,至於北方牧場的牲畜可能要等到八月份送達這裡,主要從蒙巴薩港排程,反倒是新漢堡港市可以臨時抽調一批幫助我們對莫三比克南部進行開發。”
新漢堡港市屬於東非南方牧場範圍,南方牧場是東非畜牧業比較發達的區域,僅次於北方牧場,而且未來有可能超過北方牧場,所以新漢堡港市有能力調撥一批牲畜對馬普托進行支援。
當然,受到戰爭影響,新漢堡港的畜牧業受到了極大破壞,在開戰前大量牲畜被轉移到了黑興根省。
不過黑興根省到新漢堡港市之間有鐵路連線,所以戰後恢復速度很快。
“等到新漢堡港市到馬普托鐵路開通後,能極大緩解我們的問題,新漢堡港市本來就是工業大市,基礎農具也能有效幫扶馬普托,只不過現在南邊疆省也在恢復,所以我們想從新漢堡港市獲得全面支援至少要等到年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