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非洲創業實錄免費閱讀> 第一百三十九章 1874年行政區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三十九章 1874年行政區劃 (1 / 2)

在1874年,東非對農業投入實際上並不積極,除了擴大內陸種植區域以外,沒有其他政策落實。

截止到今年四月份,尚比亞地區移民人口已經突破五十萬,以村落和市鎮的形式遍佈整個尚比亞地區,加上剛果南部高原地區,總人口是八十萬左右。

同期辛巴威人口則剛剛突破十五萬,雖然人口數量不多,增長速度卻最快。

除了這三個區域以外,其他區域人口增長總計三十萬左右,包括南非,安哥拉東部高原區域,白尼羅河盆地,阿贊德高原,奧卡萬戈河三角洲等區域,其中南非和安哥拉東部高原區域移民主要是鞏固邊境的需要,像沒有這種需求的奧卡萬戈河三角洲僅僅增加了三千多人口。

“從達累斯薩拉姆港和姆特瓦拉港到姆貝亞,已經形成了一條完善的移民路線,移民在南薩爾茨堡省,透過陸地和馬拉維湖進行分流,這是贊比西河流域和剛果河流域南部地區人口能夠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

“同期贊比西河流域南北兩岸的農業發展水平有了顯著提升,除了水稻和小麥兩種主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穩定增加以外,其中菸草是重要經濟作物,劍麻等發展速度也比較突出。”

“內陸地區人口增長也給我們的工作新增了不少麻煩,主要體現在行政效率上,一是贊比西河北岸,包括剛果河流域省級行政區劃過於密集,但是人口又不足夠多,所以造成很嚴重的浪費;二是贊比西河以南地區,行政管理比較混亂,軍事管理區過多,同時以市鎮為各自核心很難協調排程。”

這主要是辛巴威地區沒有省級行政區劃,依然是按照之前的軍區來進行管理,而哈拉雷和布拉瓦約又各自形成了區域色彩的市級行政區單位。

“不僅如此,我國東部現在也面臨這個問題,以前的省級行政單位過多,但是現在看來許多省份的發展差距過大,不足以支撐其單獨發展,工農業發展水平都比較低。”

又到了東非王國行政版圖變動的時候了,實際上自從東非佔領南非後,東非的行政區劃就已經徹底過時了。

主要體現在非洲內陸地區,東非以軍區的形式對西部,西南,南部三個方向實行籠統的統治。

當初實行軍事管制,那是因為東非內陸地區沒有什麼人口,除了軍隊基本上都是土著人,對待土著採用軍隊高壓統治是必不可少的。

現在則不同了,之前在一些地區,人口比例已經向移民傾斜,就比如辛巴威,隨著東非對當地人口的一抽一送,移民人口占了接近百分之十九。

而東非東部的一些省份,功能重疊,或者沒有必要設省,比如濱海省,和乞力馬紮羅省。

隨著政府研究討論,最後恩斯特拍板決定,東非在1874年的新行政區劃正式出爐。

新的行政區劃將東非分為二十六個省份,和之前一樣,但是這次行政區劃變動包含整個東非國土,許多省份重新合併,就比如尚比亞地區的六個省合併為兩個省。

(原行政區劃圖):

變動後的東非行省如下:

北方四省不變(包括北方省,圖爾卡納省,朱巴省,北大湖省)。

在西北增加尼羅河省(南蘇丹),新巴伐利亞省(阿贊德高原東部),西阿贊德省(阿贊德高原西部),三個新省份。

西大湖省不變。

前世肯亞區域,東大湖省撤銷,併入南普魯士省,省會設在內羅畢。

坦尚尼亞境內,乞力馬紮羅省撤銷,濱海省撤銷,分別併入中央省,東方省和高原省,濱海省省會坦噶併入中央省。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