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那它相當於什麼水準?”
韋恩斯:“幾乎沒有比它更先進的,不過你們如果想要一套的話,肯定是要對內部的一些結構進行修改的,就比如模具,肯定要重新設計,畢竟每一套紙幣都是不一樣的,還有防偽技術,每個客戶的需求也不一樣,當然,現在很少有這樣的客戶,很多國家依然在製造和使用硬幣。”
韋恩斯最後一句話說到點子上了,這也是恩斯特不遠千里,跨海來到瑞典的原因。
如果奧匈帝國有成熟的技術,恩斯特肯定會優先和奧匈帝國合作,但是奧匈帝國依舊在使用硬幣作為貨幣,沒有這方面經驗,加上黑興根王室和瑞典王室的優良的關係,所以選擇瑞典。
至於為什麼不選擇德國,那是因為德國的紙幣技術幾乎和黑興根銀行一樣,黑興根銀行發行的金融券就是充分利用德國技術和人才發展起來的,而且德國現在貨幣體系很複雜,還沒有統一貨幣,和奧匈帝國一樣,金屬硬幣流行,雖然不少邦國存在紙幣,但是整個帝國境內依然流通金屬貨幣為主,這次黑興根銀行主要就是來學習瑞典的紙幣防偽技術的,畢竟瑞典紙幣使用時間長,在這方面積累經驗充足。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防偽技術就是卷出來的,瑞典已經卷了幾百年時間,遇到過的問題有些是其他國家都沒有遇到過的。
東非在防偽技術方面,其實不用太過擔心,東非民間目前是沒有這種能人的,畢竟大多數人連五個數都數不齊,偽造貨幣這種高難度工作就更別說了。
但是接下來東非自己的貨幣和之前只存在於東非境內的金融券不一樣,是要進入國際社會流通的,主要是德國和奧匈帝國,所以防偽技術上不能馬虎。
黑興根銀行經過發行金融券也積累了製造紙幣的經驗,有自己的獨門絕技,但是才兩三年時間,肯定不能跟瑞典這種發展了兩三百年紙幣技術的國家相比,所以這次來瑞典取經就是補齊最後的短板——經驗。
考察團來的成員也多是黑興根銀行的技術人員,這次過來就是要引入瑞典的先進技術和經驗,然後和自家紙幣技術結合,強強聯合之下,推出東非王國自己的貨幣。
東非貨幣已經立項,名稱是“萊茵盾”,但是和德意志地區現行的萊茵盾有很大區別。
首先,東非“萊茵盾”是紙幣,而歐洲的萊茵盾是金銀幣。
其次是東非“萊茵盾”的面值,依次是一,五,十,二十,五十,一百,五百(盾)。
盾和克朗一樣是單位,不過盾的意思是“金幣”,而萊茵則是貨幣名稱。
最後,東非“萊茵盾”將會採用康斯坦丁“美顏畫像”作為正面人物圖案,因為康斯坦丁真的髮型有些一言難盡,所以恩斯特親自拍板決定康斯坦丁半身戎裝像作為模板,這樣就可以帶著德意志各國軍隊獨有的尖頂帽把頭髮遮住。
同時,貨幣背面統一以霍亨索倫堡作為圖案,在加上國徽等具有霍亨索倫家族色彩的標誌,錨定物為黃金,1英鎊相當於30東非“萊茵盾”,一東非“萊茵盾”等於0.22克黃金,黃金儲備方面倒是不用擔心,東非在大湖區有金礦存在,而且在腹地,開發十分安全,同時黑興根銀行在歐洲也建了不少金庫。
東非的貨幣,就是叫“萊茵盾”,沒有其他名稱,但是在國際上為了和奧匈帝國等地區流通的萊茵盾區分,所以商人和金融機構會在在前面加東非二字作為限定詞,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19世紀末奧匈帝國停止生產萊茵盾為止,萊茵盾才成為東非王國特有貨幣名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