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亞特蘭蒂斯方向慘敗而歸,這當然是壞訊息,但也確實沒有出乎餘連的意料。
太陽系艦隊一直都是地球袞袞諸公最看重的看家機動艦隊,在奇蹟之環戰役之前,也一直是共同體所有艦隊力量中規模最龐大,艦船最先進,人員最齊整的一批,確實是光鮮亮麗的馬路標本一群。
至少在外表上真的很有強軍的味道。這當然是在奇蹟之環戰役之前了。
在那場戰役之後,袞袞諸公們的安全感也確實降到了歷史最低位,但想方設法擠出的資源重建的本土艦隊,卻只能算是烏合之眾了。
有一說一,費拉古元帥能把這群烏合之眾在規定時間內帶到新亞特蘭蒂斯,餘連已經對那位廚師出身的老長官刮目相看了。
……當然,這也有可能是克雷爾老兄的功勞,但畢竟只是區區一個顧問,餘連決定將其徹底忽略掉。
餘連始終認為,如果要穩住新亞特蘭蒂斯星區邊境的防禦漏洞,便應該搶先佔領切羅。可這已經不是軍事的範疇了。
而事實證明,當布倫希爾特搶先攻佔了切羅之後,本土艦隊奔赴新亞邊境的行動便已經失去原有意義了,更別說隨後的戰鬥了。
“你說得對,打和不打,都不是費拉古元帥說了算的。”菲菲道。
據說,在本土艦隊抵達了新亞邊境的時候,費拉古元帥其實是頗為猶豫的,但是聯盟軍事顧問克雷爾·貝爾蒙特還真就鼓動全軍壓上去。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帝國軍就算是真的宛若降神一般佔據了切羅,兵力也一定是有限的。己方雖然是“烏合之眾”,至少兵力上應該有絕對優勢。
費拉古元帥認為這話還是很有道理的。老爺子從來不是什麼很有決斷力和創造力的名將,但最多的優點就是聽勸,以及知道聽人話而不是鬼話。
據說,派里斯元帥也是贊同這一點。
可是,在全軍進發之前,據說是是被總統府叫停了。
總統府固然是法理上的全軍統帥,但對這種戰術問題還要直接開口乾澀,多少是有點抽象了。可等到四十八小時之後,總統府又下令進發,甚至繞過了軍令本部把命令下到了馬爾斯·庫克號上,這便是抽象中的量子態了。
確實,一直到了這個時候,第一艦隊面對的敵人依舊只是一艘敵艦外加要塞內的五六萬人而已,兵力依舊有絕對優勢——對地球人而言,這可真是新鮮的體驗。
如果大家人人都鬥志昂揚,人人都奮勇向前,人人都團結一心,人人都不畏犧牲,說不定還真能把切羅給拿回來。
可我們都知道,指望“烏合之眾”能忽然化身為這種眾志成城鐵軍,怕是比培養個九環的靈能者還不容易。
事實也正是如此。據說,在開戰之前,聯盟的顧問根據本方的戰鬥力,還制訂了一個三處同時登陸的計劃。這其實是擔心訓練度和組織度不夠的地球軍隊,在同一個點登陸強攻,會發生擁擠碰撞以及非戰鬥傷亡。
可是,本土艦隊僅僅只是被切羅剛剛修復的要塞炮照射了幾下,便人人躊躇不前了。費拉古元帥使勁解數也無法讓大家按照原計劃執行作戰任務。
接著,等到帝國的援兵抵達之後,腹背受敵的共同體本土艦隊也就再沒有繼續作戰的意志了。
實際上,這批新抵達的帝國增援艦隊,也就只是戰巡2,航母3,輕母3,重巡洋艦和輕巡洋艦各12,頂多只能算是一支前鋒艦隊,總兵力也只有重建之後的地球本土艦隊的四分之一。
可即便是如此,被地球袞袞諸公們寄予厚望的第一艦隊,就又雙崩潰了。就連旗艦庫克號都被帝國戰艦命中了好幾炮。
當然了,面對同樣的對手,這支本土艦隊至少大部分還是跑掉了,相比起他們在奇蹟之環全滅的前輩,已經算好的了。
聯盟駐切爾克大使館的武官旁觀了這一場戰爭,表示百思不得其解。
“很難想象,這批人和塞得的那一批,都是共同體的軍隊。真是丟進了他們戰友的臉啊!”
“有沒有這種可能?這其實才是共同體軍隊的真實水平?至於塞得的那批,才是特殊的?”
“那麼,到底是塞得的那些人特殊?還是他們的指揮官特殊?”
這樣的對話和報告,或許只是軍事觀察員們的感慨,也或許會記錄在發回涅菲的正是報告上。可具體會產生什麼影響,只能用以後的歷史來證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