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我的諜戰歲月無錯版> 第925章 戰略級絕密情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25章 戰略級絕密情報 (2 / 4)

眼見得新政權成立在即,根據程千帆從劉霞那裡所獲得的內幕訊息是,高慶武的初衷是謀求外交部長的,而陶慧宗則想要幹教育部長,繼續自己的教育老本行。

不過,汪偽政權的改組名單已經定下來了,汪填海只給了高慶武一個外交部次長的頭銜,而陶慧宗則被派作宣傳部部長,這均和兩人的期待相差太遠。

所以,要說高慶武和陶慧宗此時已然對汪填海有些不滿,這應該並非妄下結論。

此外,程千帆對於陶慧宗較為了解,此人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一個文人,或者說是一個有一定理想的文人。

二十年代初的時候,國內知識界圍繞著中國社會性質和社會史問題展開了激烈論戰。

陶慧宗提出,中國不是典型的封建社會,而是士大夫和貴族結合起來剝削平民的社會。

在不少歷史學家看來,陶慧宗的社會史是“旁門左道”,因此也引起很大爭論。

陶慧宗與很多人展開了大論戰,而此次大論戰的論文後來結整合《中國社會之史的分析》出版,一時洛陽紙貴,銷售一空。

程千帆在讀書的時候,也曾經閱讀並且研究過陶慧宗的《中國社會之史的分析》,對此人的學術思想、政治思想都有過一定的研究。

陶慧宗與汪填海結識,那是在民國十六年,北伐戰爭爆發的時候,陶慧宗受聘為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政治教官兼軍法處處長,見到了“傳說中的”汪填海,這是兩人第一次見面。

陶慧宗興奮之餘頓生“莫名的好感”。

於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陶慧宗就有意無意地向汪填海靠近,而汪填海也頗為欣賞陶慧宗的才華和能力,兩人關係日益密切起來。

後來,陶慧宗因與農會的衝突,脫下軍裝投身教育。

盧溝橋事變後,陶慧宗受常凱申的邀請,辭去北京大學教授之職,加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第五組,專事國際宣傳,從此脫離講堂步入官場。

此時的陶慧宗還是主戰派。

然後隨著國土逐漸淪喪,國軍節節敗退,陶慧宗對常凱申大為失望,常常借酒澆愁,更不時地站在國黨副總裁、國防最高會議主席、國民參政會會長汪填海的一邊,在“指責”常凱申的同時,對汪填海推行的“和平路線”拍手叫好。

然後,便是一頭扎進了汪氏所謂之和平救國運動中去了。

程千帆揣測,莫非是參加汪氏與日本人的談判,見到《日支新關係調整要綱》的真正內容後,陶慧宗意識到汪氏所謂之和平救國,實際上是徹頭徹尾的賣國漢奸行徑,所以陶慧宗幡然醒悟?

他不知道答案。

對於陶慧宗與高慶武願意懸崖勒馬,並且成功盜取《日支新關係調整要綱》,他是振奮的。

戴春風交給他一個任務,成功的將陶慧宗以及高慶武,最重要的是將兩人以及《日支新關係調整要綱》安全、完整的送出上海。

確切的說是離滬赴港。

程千帆皺起眉頭,他在思考,思考如何將此二位汪氏重臣安全送出上海。

海路?

還是空中?

程千帆從衣櫃暗格取出電臺,即刻向重慶戴春風回電。

……

陶府。

高慶武從後門秘密抵達,與陶慧宗秘密商議。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