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到千北原司面帶憂傷之色,“室長,我還是不明白。”
小野航小心翼翼說道,“麻生君可以不必死的,我們完全可以命令程千帆將人秘密抓捕關押,然後安排鈴木慶太繼續假扮謝廣林……”
“麻生會不會死,這決定於程千帆。”千北原司說道。
小野航一開始並未明白這句話的意思,然後他略一思索後明白過來,驚訝問道,“室長,你懷疑程千帆……”
千北原司搖了搖頭,沒有回答手下的這個問題。
“室長。”小野航說道,“無論是麻生君還是鈴木慶太都是很有能力的勇士,這樣的必死之局,是不是有些可惜。”
對於室長的計劃,他大略知道,無論是麻生保利郎還是鈴木慶太皆是死士。
此去重慶,本就是一去無回之舉。
“小野,你知道我最尊敬的人是誰嗎?”千北原司說道。
小野航搖搖頭。
“是巖倉閣下。”千北原司說道,他的眼眸中流露出崇敬之色。
小野航自然是知道巖倉具視的,日元上就有巖倉具視公爵的頭像。
只是,他不知道室長為何突然提起巖倉具視公爵。
好在千北原司也沒有期待他回答,他繼續自顧自說道。
明治四年,時任帝國右大臣外務卿巖倉具視率領龐大的代表團遠赴歐美,實地考察了十餘個國家的政治、軍事、文化教育等情況。
此次歷經20個月、耗資上百萬日元的“超級出訪”,給予了包括巖倉具視閣下在內的帝國上層人士們足夠的震撼。
透過對這些發達國家的考察,對於教育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諸君也有了極為深入的認識。
同樣是明治四年,耀照寰宇的明治陛下設立文部省,並於次年頒佈了帝國曆史上第一個教育改革法令——《學制》,其內容囊括了學區、學校、教師、學生和考試、學費等內容,合計109章。
明治六年,在巖倉具視閣下的訪問團歸國後,向添皇陛下奏報,陛下更加重視教育,《學制》又增加了海外留學生規則、神官僧侶學校、學科畢業證書等三部分內容,當年四月又追加“學制兩編”,規定了專門學校及貸費生規則,三者合計兩百一十三章。
根據《學制》要求:
全國共分為8個大學區,每個大學區計劃設立1所大學;每個大學區分為32箇中學區,每個中學區計劃設立1所中學;每個中學區分為210個小學區,每個小學區計劃設立1所小學。
《學制》規定,小學分為尋常(一般)小學、女兒小學、村落小學、貧人小學、私塾小學、幼稚小學(幼稚園)等。其中,尋常小學為小學的主體,分為上、下兩等,學制各為4年,並要求孩童6歲入學。
作為小學畢業生進行普通學科知識教育的尋常中學,同樣分為上、下兩級,學習年限各為3年,共計6年。
除了尋常中學外,在中學階段還設有工業學校、商業學校、農業學校、通辨學校(外國語學校)、私塾中學、殘疾人學校和諸民學校等院校。
而“諸民學校”更是意義非凡,主要是面向未接受過系統義務教育的成年人(18歲以上男子和15歲以上女子)的“業餘教育”,以夜間授課為主。
只有父母有了文化,孩子才更有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