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時,一名參謀走進作戰室,在張文柏的耳邊耳語一番。
“胡鬧!”張文柏大怒,高聲喊道,“聞鐵軍!”
“到!”一名上尉軍官跑過來,敬禮。
“你帶上一排人,跟著杜參謀,務必把人救出來。”
“是!”
參謀杜文忠剛剛密報與他,黨務調查處將關押在龍華監獄的一批‘無名氏’集中起來,為了避免這些人‘落入日本人’手中,決定連夜集中處決。
所謂的‘無名氏’,是黨務調查處秘密逮捕的紅黨人士,這些人被長期關押審訊,並沒有在官方記錄在案。
紅黨方面多次要國府要人,國府方面一直不承認這些人在他們手裡。
張文柏嘆息一聲,在他內心深處,兩黨已然再次攜手,共同面對中華民族共同的敵人——日寇。
既如此,當放下舊怨,攜手抗敵。
雙方當摒棄前嫌,這些紅黨完全可以在抗日大業上發揮作用。
……
按下此事引來的不快,張文柏將全部精力放在即將爆發的上海戰事上。
對中國來說,無論是經濟意義還是政治軍事意義,上海的地位都十分重要。
上海是常委員長賴以起家的江浙財閥的基地,也是中國的經濟中心和財稅重心,上海在軍事上來講,還是南京的屏障。
上海一旦失守將直接威脅國民黨政府對全國的統治。
第一次淞滬會戰後,張文柏仔細研究、總結此次會戰的經驗和教訓。
不僅僅第一次淞滬會戰,還有‘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變’等等,張文柏針對此些‘事變’得出的結論是,中國軍隊要麼是”敵人打我,我不還手”,要麼是”敵人打我,我才還手”。
如此,每次都讓敵人佔了先機。
所以這次一定要改變作戰方針,爭取主動出擊。
具體到此次上海戰事,張文柏的用兵戰略是,戰事一開,迅速以優勢兵力出敵不意,一舉全殲上海之敵,並要使以後日軍登陸和增援失去憑藉。
為實現這一戰略構想,張文柏下令在凇滬外圍各要點密築工事,構成堅固的主陣地帶和後方陣地帶,並加速了鐵路、公路和江防交通、通訊設施的調整和建設.
其目的只有一個,加速中國軍隊集結上海的速度,以優勢兵力對日軍行雷霆之擊!
按照既定計劃,中國軍隊將於明日拂曉對虹口、楊樹浦兩翼日軍據點發動突然攻擊,打日軍一個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