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成員複雜,但是,別動隊對日作戰英勇,死戰不退,其中更以紅黨所掌握的一支特別大隊作戰意志為甚。
別動隊甚至被安排以為後盾,掩護國軍大規模撤退,最終死傷慘重。
淞滬會戰結束後,損失慘重的別動隊轉入敵後作戰,並於去年一月正式更名為“忠義救國軍”。
此乃是黨務調查處所直接掌握的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大規模武裝力量,因此備受重視。
程千帆同何興建並沒有接觸過,不過,此前宋甫國來滬,程千帆同這位老長官有過秘晤,從宋甫國那裡,程千帆瞭解過一些內情。
身為忠義救國軍副總指揮的何興建,同總指揮楊湖關係頗為緊張,楊湖更是曾經向重慶方面秘告何興建專權。
……
“盛老哥,老弟深處上海前線,不曾有幸在何長官手下效力,對於一些情況並不瞭解。”程千帆沉思良久,主動給盛叔玉敬了一支菸,問道,“這位何長官……”
“何長官頗有主見。”盛叔玉眯著眼睛,皮笑肉不笑,說道。
懂了。
程千帆點點頭,表情嚴肅,“盛兄,暴雨將至啊。”
盛叔玉沉著臉,也是點了點頭。
楊湖向戴春風秘告何興建專權,也並非誣告。
實際上,何興建一直不滿戴局座對忠義救國軍的改編和整頓,尤其是跟重慶派來的人員屢次產生摩擦,甚至消極作戰,不聽調令。
倘若何興建果真叛國投敵,此雖震驚莫名,但是,卻也並非全無蛛絲馬跡可詢。
事實上,戴春風一直在試圖‘挽救’和籠絡何興建。
盛叔玉作為戴春風極為信重之親信下屬,曾經親自將戴春風口述之電文記錄、發給何興建。
盛叔玉還記得此電文:
“興建兄勳鑑:
弟於六日自渝來陝,在此約尚有一週留。
頃由渝轉來電示,歡悉行旌已到達滬濱,甚慰!
此次滬上事變,吾人在滬一切工作,已受嚴重打擊;推厥主因,內外上下之事,均集中道三兄一身之咎也。
故今後忠義救國軍之指揮整飭事宜,決請兄以駐滬指揮官名義,成立一淞滬指揮部,策劃指揮。
請兄即組織一簡單而嚴密之指揮部,所有人員,可於原上海辦事處人員中,能在滬立足與能到京滬沿線奔走者為標準。
如在滬已暴露者,應即調往屯溪總部工作,或給資遣散。
兄乎!
忠義救國軍之成敗,即吾人整個事業之成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