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範圍夜間穿插作戰,是指安排大量精銳部隊,在較大範圍內,沿著太行山的各個小道穿插過去。
最好,能夠穿插到山體工事裡面或者八路軍防線後方,擾亂八路軍防線部署,從而為部隊正面突破製造機會。
這也是鬼子自持部隊精銳,加上部隊數量眾多而選擇的作戰方式。
在太平洋戰場初期的東南亞戰場上,廣袤的熱帶密林裡,鬼子正是憑藉著這一招精銳大穿插,擾亂了英法等國聯軍部隊後勤線,營造了到處都是日軍的假象,迅速擊潰了英法等國在東南亞地區長期經營的防禦陣地。
隨著華北司令部命令下達,前線鬼子們在收治了前線大量傷員後,迅速脫離了與八路軍前線部隊的接觸,但仍然以騷擾性炮火,不斷襲擾著八路軍前線陣地。
很快,整個前線就逐漸沉寂了下來,僅有不時的一陣陣槍炮聲,彰顯著這僅是大戰前的平靜。
隨著時間推移,夜色慢慢降臨,鬼子們也再次行動起來。
在皎潔月光照耀下,眾多鬼子精銳部隊,以大隊或者加強中隊為突擊單位,分別向井陘口附近東西兩側的山體隱蔽行軍過去,並在部分熟悉當地情況的漢奸和偽軍帶領下,逐步踏入了太行山的山間小道。
此時已經入夏,正是太行山林深葉茂之時,鬼子憑藉著長期訓練的夜戰技能,隱蔽行軍在山林之中,就連腳步聲都十分輕微,端的是十分專業。
而在正面戰場,鬼子們更是以零散雜亂的連續炮擊,對八路軍陣地進行了大規模襲擾,營造出將要大規模進攻的假象,以掩護穿插部隊深入。
不過,鬼子的計劃並未能得逞。
正如張雲之前想的那樣,此次太行山防禦戰的防禦部署,是老家大佬和總部老總共同把關的計劃,把該考慮的都考慮到了。
昔日長征之時,八路軍在貴州、四川等地就多次採用小股部隊穿插方式,從而協助了大部隊度過一些險峻關口。這些伎倆,早就是八路軍玩剩下的。
八路軍經營太行山時間許久,深知當地地形。
這些山間小路,雖然險峻難行,日常很少有人行走,但如果放棄重灌備,還是允許小股部隊穿插前行的。
因此,為了防止鬼子以小股部隊穿插,正太軍分割槽、晉察冀軍區,早就安排了大量當地民兵和游擊隊等,分別把守各個山口,防範可能出現的鬼子。
哪怕鬼子們夜戰技能嫻熟,但山路崎嶇,又有明亮月光照耀,哪裡可能完全隱藏在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