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打算離開,李曙光的目光突然注意到了衛君怡辦公桌右上角摞著的書稿,最上面那份書稿的名字引起了他的注意。
“這就是朝陽新寫的那部吧?”
“嗯。”
衛君怡的眼神落在那份稿件上,滿是欣賞。
“前兩天《當代》那邊鬧的沸沸揚揚,就是因為這部吧?”
衛君怡抬起頭,靜靜的看著他,那眼神在說:有話就說,有屁就放。
李曙光立刻會意,“稿子您要是審完了,借我看看唄?”
“還得還給《當代》那邊呢。”
“我去還,您先借我看看,回頭我給他們送過去。”
“那你記著早點還給人家。”
“您放心吧。”
李曙光拿著稿子高高興興的離開了衛君怡辦公室。
等他回了當代文學編輯室,有同事看見他手上的稿子,問道:“老李,又有新稿子啊?”
“沒有,借過來的。”
“借的?”
李曙光的話引來了同事們的好奇。
當代文學編輯室是人文社工作量最大的編輯室之一,平日裡審稿都忙不過來,李曙光竟然還有心去借稿子來?
有人湊到他身邊,好奇是什麼稿子還能讓李曙光主動去借過來看。
“《梵高之死》?”
“呦!這是林朝陽那部吧?”
“應該是它吧。昨天《當代》的柳蔭還在聊這部呢,誇的天花亂墜。”
祝昌盛一週多之前從林朝陽那裡取了《梵高之死》的稿子,先是趁著夜色送到了覃朝陽家裡。
編輯審稿都是三審制,分初審、複審、終審。
按正常流程來說一般都是責任編輯收到稿件逐級審閱,可祝昌盛為了趕上一月份《當代》改版的第一期,直接將稿子送到了主編覃朝陽那裡。
覃朝陽對這部也很重視,熬了兩天夜審完稿件,同意了祝昌盛的請求,決定以長篇專號的形式,將《梵高之死》全文發表在《當代》改版為文學雙月刊的第一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