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楊頭一邊抽菸袋鍋子,一邊回答著楊東的問題。
“你們靠什麼生活?兒女給養老費嗎?”
楊東繼續問,臉色逐漸嚴肅凝重和認真。
常務副縣長劉與中默默地坐在炕上聽著楊東的詢問,心情也有些糟糕。
他在基層多年,雖然長處是水利,但他也不是脫離群眾的幹部。
他知道農村人苦,但是苦到什麼程度,每個地方都不盡相同。
有的富裕的頓頓大米飯有肉有雞蛋,生活不好的吃玉米餅子,都算好了。
“給,三個兒子每年給養老費,一個給二百,三個兒子給六百。”
“我以前自己還種點地,一年能收成個一千多塊錢,現在也種不動了,我老兒子幫我種,到年底賣的糧食錢給我。”
“有時候也去給人做木匠活,我是個木匠,給人打個凳子桌子啥的。”
“全算下來,一年能有個兩千來塊錢啊。”
老楊頭還是很誠實的把家裡的情況說了一下。
兩千左右。
國家去年鄉鎮居民的人均年收入是八千多。
慶和縣去年鄉鎮居民人均年收入是四千二。
也就是說老兩口的收入,遠低於人均標準。
慶和縣已經很窮了,但是這老兩口子更是一貧如洗了。
一年兩千塊,這要是生個病吃個藥啥的,一年沒準都不夠花。
不過楊東除了嘆氣之外,又能說什麼那?
七十多歲了,也沒啥勞動能力了,兒子們又不願意贍養,只能給養老費。
因此,政府的職責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大爺,你有低保嗎?”
楊東問了一個最核心的問題。
如果像老楊頭這樣的人,是完全符合申領低保的條件的,政府給予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補貼。
“低保?沒有。”
老楊頭驚訝的抬頭看了眼楊東,然後搖了搖頭。
這個眼神,楊東發誓是這輩子看過最讓自己難受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