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則卿看過去,道:“為什麼不行?播音主持專業,口才是強項,作為一個大學講師,關鍵不是自己理解多少東西,而是如何把這些知識講出來,讓學生們聽進去,我剛才說過了,這也是我沒有找陳博士的原因,而小張老師具備這個能力,看過小張老師節目的都知道,他甚至可以不用稿子。”
閆建濤頓了頓,“我承認張燁口才很好,就算是在主持人裡也是出類拔萃的嘴皮子,更別說跟我們這些教書的比了,教育系統裡不可能有再比張燁口才好的人了。”跟一個專業且優秀的主持人比嘴皮子,就跟一個作家要和一個歌手比唱歌一樣,沒有什麼可比性,專業基礎在那裡擺著呢,“可問題是,口才代表不了什麼,尤其在中文系,知識是需要積累和沉澱的,我不是瞧不上年輕人,也不是對其他專業有偏見,可事實就是如此,張燁的積累和沉澱不足以承擔講師的工作!”
系主任常凱歌也道:“是不太合適。”
又一箇中文系的副教授附和道:“是啊,學生們肯定也不認可。”
吳則卿表情還是很雍容,道:“我跟你們的想法恰恰相反,我為什麼覺得小張老師的文學素養已經積累到了一個頂峰呢?”然後看了看其他人,“如果有誰質疑張老師的文學水平,大家可以相互交流一下,比如,比個詩?比個文章?比個創作?”接著問張燁道:“如何?”
張燁道:“我沒問題。”
吳則卿建議道:“那你們就交流一下?”
常凱歌:“……”
閆建濤:“……”
那副教授:“……”
在場都是搞學術搞文學搞歷史的老同志了,可是面對吳校長的這個要求,卻沒有一個人接話茬兒!
跟他交流?
交流個屁啊!
他們就是搞搞文學歷史的研究,寫個論文,弄個學術,教個學生,可說到寫詩寫,他們當然是有自知之明的,那是肯定比不過張燁的,這廝的銷量上百萬!這廝的詩歌文章紅遍大江南北!連國內一些著名文人作家都公開發表過評論非常欣賞張燁的作品!這還交流什麼啊交流!
沒人敢跟張燁比這個!
誰都知道,在這方面,他們是肯定比不過的!
閆建濤轉移話題道:“我說的沉澱,不是詩歌水平,而是對於文學和名著的吸納總結與浸淫……”
吳則卿打斷道:“《張燁品三國》,閆教授看過吧?”
“這……”閆建濤又一次被噎住了,半天沒吭聲。
下面眾人也面面相覷,是啊,忘了這茬兒了,《張燁品三國》不就是張燁的代表作品麼,收視率也被市場認可了。
甄書全接過話,“《張燁品三國》我也看過幾集,裡面的東西很多說的都不錯,但也有很多是有爭議的,眾多學者沒有給出過結論和定義也沒有歷史考究的推斷,可張燁都在節目裡說了,從某種角度上看,確實,這個節目很吸引老百姓,因為分析角度很新奇,可真要從學術嚴謹這一塊考慮,那就不行了,作為一個綜藝歷史類節目,這是好欄目,可作為學術講座,那就有爭議了。”
閆建濤嚴肅地點頭,“學校跟電視不一樣,電視講究收視率,會弄一些譁眾取寵吸引眼球的東西進來,但一個學校,一個講師,最重要的就是嚴謹,沒有定論的東西是不能傳遞給學生的,這是誤人子弟。”
剛才張燁一直沒說話,但這會兒,這話,他可不愛聽了,微笑道:“您兩位這些話我可不敢苟同,其一,我的《品三國》我沒有覺得不嚴謹,如果你們覺得有,哪個地方,可以提出來,咱們探討一下,其二,我承認學術應該嚴謹,但這個嚴謹並不是沒有定論的東西就不能說不能講,那些沒有解開的數學猜想為什麼會被提出來?也沒有人解開啊,這也算學術不嚴謹?那些物理定律,很多在之前也沒有過一個合理的解釋和認證,但他就是客觀存在的,提出這些定律和猜想的人也是不嚴謹?我覺得不是,學術,本來就是一個分析、推斷、得出結論的過程。我是一個主持人,我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我也知道電視上要說什麼話,課堂裡要說什麼話,沒有定論和推斷的東西,我會提前告訴學生們,而不會把我的想法強加給大家。”
一番話下來,張燁說的不卑不亢,有理有據。
吳則卿在旁邊看得輕輕點頭,“小張老師主持過這麼多優秀的節目,這點分寸還是有的,怕他誤人子弟,這個擔心多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