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加羅爾。
菲利希亞。
幾人也有一樣的待遇。
相反,化學領域、數學領域那邊記者就少了許多。
這其實不奇怪,對於世界民眾而言,諾貝爾數學獎啊,物理學獎啊,醫學獎啊,離他們都太遙遠了,這種學術類的獎項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理解參與的,裡面大部分學者教授他們都不認識。但諾貝爾文學獎不一樣,這些候選人都是世界知名的文學作家,是有作品銷售的,隨便一個普通人在隨便一個書店也可以買到他們的書,也可以認識他們,甚至可以有自己的判斷,覺得誰更厲害一些,覺得誰的作品更好,同理,諾貝爾和平獎也是一樣的,自然而然,世界民眾對於諾貝爾文學以及和平獎的關注要大得多,於是,媒體自然也對這兩個獎項格外重視,該獎項每一屆的得主也都會在全世界範圍內引起熱議。
——這也是張燁當初執意要闖諾貝爾文學獎的原因,因為它比數學獎物理學獎的人氣高得多。
張燁的採訪正在進行。
中國記者興奮道:“張老師,您是中國第十個入圍諾貝爾獎最後提名的,中國億萬民眾都很期待您能為國家捧回一個諾獎獎盃。”
張燁微笑,“好。”
中國記者振奮,“您這麼有信心捧回獎盃?”
張燁點了下頭,“回頭我問問他們獎盃是在哪兒做的。”
那央視記者噗的一下噴了!
誰讓您做獎盃去啊!
我是問您拿獎的事兒啊!
俄國女記者立即道:“張教授,我是俄國記者,總統對您的作品讚不絕口,甚至因此開展和談,走出了幾年來最關鍵的一步,乃至影響到了當今世界格局,這是迄今為止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沒有做到的事。”
張燁笑笑,“我也聽說了。”
俄國記者道:“您覺得,您的作品到底有什麼魅力?”
美國記者也插話道:“在美國,《飄》賣的十分很瘋狂,隨著最後一條涉嫌種族歧視的法案被廢除後,只在北美地區就有上千萬人受益,很多黑人,很多反對種族歧視的人都對你的作品評價極高,這部作品對世界產生的影響直到今天也沒有結束,這是否會有助於你登上諾貝爾文學獎的最高領獎臺?”
一個個問題。
張燁微笑著一一回答。
不卑不亢。
溫文爾雅。
風度翩翩。
不少外國記者都聽得大點其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