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的無數人都在關注那邊的曲東,根本沒注意張燁寧蘭這一群人,有人與張燁擦肩而過地跑過去,都沒認出戴著墨鏡的他。有些東西其實根本不用說的,自打張燁回來之後,這種氛圍和熱度,他的感受太明顯了。三四年的時間啊,對一個普通人而言,可能跨度還不是那麼大,但對一個明星來講,真的好像有種時過境遷的感受。
外面。
接他們的大巴車已經到了。
車上,張燁說道:“今天開機,咱們今天就拍,這部劇咱們爭取一個半月之內拍完,趕早不趕晚。”
寧蘭說:“沒有開機儀式?”
張燁笑道:“有幾個關注咱們這部戲的?還搞什麼儀式啊。”
蔣漢威說:“開機儀式是慣例,哪個劇組不搞?”
張燁樂道:“我這人還就不信慣例。”
江濱歲數最大,還是比較信這些的,道:“按理說,應該搞一下吧?”
張燁卻道:“不搞。”
江濱無奈,“好吧。”
董杉杉笑道:“你是導演,你說了算唄。”
拜天。
燒香。
烤乳豬。
鋪紅布。
這是國內影視劇開機儀式的慣例了,每個劇組都一樣,可張燁偏偏就不搞,他這人以前也迷信,可他卻不信這一套東西,一部劇能不能成功,能不能出頭,靠的是導演,是演員,是整個劇組的共同努力,拜個天燒個香就能成功了?那不是扯淡麼,開機儀式要是管用,那還要導演演員幹什麼?
張燁在娛樂圈,一直是一個比較特立獨行的人,他做事有他自己的一套東西,別人說什麼都沒用。大家也都早知道張燁的脾氣了,無論是導綜藝片,還是導紀錄片,或是導電視劇,張燁從來都是個強勢導演,以前是,現在也一樣。
張燁道:“來,我再說一下劇本。”
一路上,他都在給大家講今天要拍鏡頭的重點。
這個劇本,其實並不是他那個地球上《人民的名義》原封不動的劇本,而是經過了張燁細微改動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演員問題,每個演員都是獨立的,都不一樣,兩個世界的演員不同,劇本自然要根據演員的條件、演技有所調整,裡面還有一些張燁主觀上的調整,比如大風廠工會主席的兒子鄭成功和兒媳婦的很多劇情,張燁覺得太囉嗦,跟主線完全無關,一連八九集很多鏡頭都在給他們,還不斷集中穿插植入廣告,這完全沒有必要,他那個地球上也有不少人詬病這一點,所以張燁刪減了很多,於是,他本子上的這一版《人民的名義》,已經從原來的55集,刪減到了四十二集,不排除後期剪輯的時候再進一步“瘦身”,很多他覺得累贅的、不影響主線的情節他都刪掉了,他這次要做的就是一個精品的、開創這個世界先河的反腐劇!
片場。
約好的場地已經留出來了。
沒有多餘的廢話,架機器,佈景,化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