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為了聚集地的發展,我們願意捐獻幾天前聚集地劃分給我們的土地!”
說話間,王興不著痕跡的在“幾天”和“聚集地劃分”這幾個字上加重語氣,試圖喚醒顧建國的契約精神,讓他感到理虧,進而為後續爭取補償鋪墊一下。
比如補幾個職位,給點小權利,領點小公糧總行吧?
好歹是官方,吃相總不能太過難看吧?
然而作為一個久經考驗的政治人物,顧建國在這種場景是沒有人味兒的。
腦袋跟裝了天平似的,全是利益權衡。
此刻他想的已經不是土不土地的問題了,而是在想在座所有人、及其背後親屬的命!
殺不殺似乎是一個問題
這種猶豫倒不是顧建國動了惻隱之心。
而是這件事具有兩面性,他的猶豫是在權衡到底怎麼選更有利。
至於當事人本身意願,則並不在他考慮範圍內。
頗有種我殺你,與你何干的心態
考慮殺,是擔心此事過後,對方心有怨氣,日後會搞出事情來,破壞聚集地繁榮安定的環境!
殺了似乎又會對聚集地的公信力造成打擊,劃地可是才劃了沒幾天,現在人地全吞。
這事傳開,怕是會叫不明真相的倖存者對聚集地生出一些誤會,以為聚集地是什麼土匪窩,自己是什麼山大王!
不利於心連心啊!
然而,顧建國猶豫的表情,卻叫王興錯誤解讀成了對這件事情的猶豫。
看,我就說嘛,就算是再大的領導也有心!
俗話說閻王好惹,小鬼難纏!
官做越大,越有慈悲之心!
真換成部隊來談,王興可能還真沒勇氣說話。
自以為得到情緒正向反饋,王興語氣也逐漸大聲了起來
“領導,我們之前主動併入聚集地,幫助聚集地完成宰相鎮的統一!我們村子裡的青壯,踴躍參加聚集地開荒拓張,蒐集物資!”
“領導啊!我們為聚集地立過功!我們為聚集地流過血啊領導!”
“這次無償捐贈土地,又是我們為聚集地大政方針犧牲自我的奉獻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