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內不算各個小巷,主幹交通線為三橫倆縱,而鋼鐵、化工產業所在的工業園區,就位於這三橫倆縱中一縱雲嶺路的盡頭,緊貼清河鎮,毗鄰萬和方向的高速路口。
按理說重汙染工廠不該貼清河鎮這麼近的,但奈何清河鎮當初為了方便居民,把高速路口拉得太近了,工業又十分依賴基礎設施。
為了降低這些工業企業的生產成本,清河鎮也就只能捏著鼻子認了這份規劃。
千萬不要覺得誇張,越是基礎的工業企業,成本方面的控制越嚴苛,有時候差一分錢的成本,就決定了企業盈利還是虧損,死還是活..
這也是為什麼佔領工業園區,為什麼必須跟清河鎮的喪屍幹一仗。
當然,除了現實所需,顧承淵也需要找個不軟不硬的柿子捏一捏,看看自己部隊的戰鬥力到底如何。
以前光看網上吹牛逼,實際有多牛逼,還是得拉出來打一打,做到自己和機關都心中有數,以後佈局起來也更具有準確性。
免得像某些大國一樣,錯誤的估計自己戰鬥力,把侵略戰打成首都保衛戰..
那樂子可就大了!
對於清河鎮,顧承淵的想法就是打不贏就跑,打贏了就爆賺!
就算惹了你又如何?你清河鎮的喪屍,總不能攆到我夜市的地盤吧?
花了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顧承淵才將作戰部制定的“清河鎮收復計劃”全部翻完。
很多人看電視,感覺打仗好像很簡單,將領一說打,跟黑幫鬥毆似的,整個部隊抄傢伙就上。
而在真正的戰鬥當中,前戲準備的重要性,並不比戰鬥環節低,甚至還更重要!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就像作戰部所提交的這份作戰方案,準備工作幾乎佔了百分之八十的篇幅,前期的物資準備、準備什麼物資、準備多少物資、用什麼運輸、需要多少運輸、動員多少人參與運輸、什麼路線、作戰時的伙食保障、誰保障、怎麼保障等等等等
關於作戰方面僅有百分之二十,只是大體上標註了指揮部設定和進攻方向,以及設定了少量需要達到的戰術目標。
這是因為戰場局勢瞬息萬變,做多少計劃都趕不上戰場變化,主要考驗的還是基層指揮官的臨場指揮和應變能力。
關於這場清河鎮收復戰,經過作戰部建議和顧承淵同意,已經打算委任給合成一營執行。
全旅上下都想看看,這個所謂的合成營,戰鬥力到底怎麼樣!
合上作戰方案,顧承淵隨手將其鎖進了辦公桌的抽屜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