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朝為田舍郎筆趣閣> 第一百九十八章 無妄之災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九十八章 無妄之災 (1 / 4)

李林甫是怎樣的人,李隆基比誰都清楚。

顧青當然也明白李隆基的心思,他問起顧青對李林甫的評價,其實想聽的並不是李林甫如何,而是對顧青的考量。

李林甫執宰十九年,君臣相愛相殺半生,顧青所提到的“結黨”話題,嚴格說來是李隆基和李林甫兩個人達成的默契。

李林甫需要結黨來鞏固相權,李隆基需要朝堂結黨分出派系,方便他左右平衡。

黨爭之禍,唐朝的君臣們還沒嚐到苦果,在這個年代,結黨被視為利大於弊可以默許的一種現狀。

大唐中期以前是門閥士族的天下,門閥其實本身就是一種深層次的結黨,武則天削弱門閥勢力,大力推進科考,寒門學子有了魚躍龍門的機會,但是門閥的勢力仍舊存在,如今能站在朝堂裡的大臣,大多是門閥士族出身。

比如李林甫,就是李隆基的遠親,唐太祖李虎的五世從孫,比如李光弼,看似大大咧咧,他其實是柳城李氏出身,還有位列大將軍的郭子儀,他出身太原郭氏,漢代光祿大夫郭廣意的後裔。

滿朝公卿皆出身門閥,門閥與門閥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和恩怨,結黨是無可避免的,所以李隆基對朝堂結黨採取默許態度,這一點倒並非昏庸,而是知道無法阻止,於是因勢利導,索性利用朝臣結黨來達到他平衡朝堂的目的。

皇帝默許結黨是為了平衡,朝臣結黨是為了私利,但是宰相結黨那就是禍害了。

顧青對李林甫的評價,其實也是他的心裡話。

前世的他只當過公司領導,沒治理過國家。但道理還是懂的,前世他見過別的公司內部搞小團體小山頭,這種公司存活時間往往並不長,人浮於事,因私廢公,人人為了小集體的利益而勾心鬥角,內耗之後,倒閉是必然的。

大唐如今差不多也是這樣,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無限的榮光背後,早已危若累卵。朝堂黨爭,節度使擁兵自重,權貴圈地,流民日漸增多,軍隊漸生暮氣,帝王昏庸,朝堂無可用之臣等等,問題太多了。

每個問題單獨來看,其實都是小問題,但是這麼多小問題加在一起,只消被外部力量輕輕一推,諸多小問題爆發後便是無法挽救的大問題。

這一點,李隆基沒看到,他沉浸在溫柔鄉里譜寫他的《霓裳羽衣曲》,權貴們沒看到,他們忙著圈佔土地,置辦家產,朝臣們沒看到,他們忙著勾心鬥角爭名奪利,甚至底層的百姓也沒看到,他們以為這盛世還能延續很多年。

眾人皆醉,顧青獨醒。

可惜的是,顧青評價李林甫的這番話,李隆基的反應只有兩個字,“呵呵”。

呵得很誠懇,看得出也是走了心的,但顧青清楚,李隆基並不以為然。

帝王的態度決定臣子的忠奸,如果換了太宗李世民,君臣奏對之時,哪怕對臣子的話再不認同,太宗的態度也是肅然且謙遜的。

李隆基的演技顯然比不了太宗皇帝。

“顧卿所言有理,呵呵,有理。”李隆基輕捋青須笑了笑,道:“李相一生有功有過,但他的‘過’,並非結黨。”

顧青笑道:“是,陛下果然比臣看得更遠,臣對李相的評價不過是孩童囈語,幼稚得很,讓陛下見笑了。”

對於剛愎自用的人,永遠不要與他爭論,總之他說什麼都是對的。這個道理顧青上輩子就學會了。

李隆基心情愈發不錯,李林甫薨逝帶給他的問題和煩惱,此刻已漸漸消淡。死了一個權相,朝堂仍然還是會照常運轉,至於後面的問題和煩惱,慢慢解決便是。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